资源简介 成都市小学 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者 学科 信息技术 班级 四(13) 课题 网络信息辨真伪 时间 教学目标 会使用多种方法辨别信息的真伪;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提防被骗; 会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 情感目标: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培养信息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使用习惯。 教学重点 会使用多种方法辨别信息的真伪 教学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PPT、搜索案例、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行为习惯培养 一、新课导入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然而,互联网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知识积累,学一学 疫情期间,大家都隔离在家,但是欢欢却在微信上收到了一条开学的信息,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条信息可靠吗?为什么? 1、分清信息类型 这条信息到底可不可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分清信息类型,欢欢收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信息?(学校是否开学,通知类) 板书:1.分清信息类型—通知类 辨别信息来源 其次,我们再看此条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如果是官方媒体发布的话就比较可靠。欢欢在哪收到的消息?(微信)是官方媒体发布吗?(不是)你们觉得可靠吗?(不可靠) 板书:辨别信息来源----微信、非官方 3、寻找信息佐证 任何一则消息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信息相联系的。如果其他信息能够佐证这条信息,那可信度就比较高。这条信息学校又没发布,老师又没通知,都没有任何消息和它关联,你们觉得可信度高吗?(不高) 板书:寻找信息佐证----无任何关联 4、判断信息逻辑 最后,信息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的,马上就到3月2日了,却没有收到学校通知的开学信息,不合常理,前后矛盾的信息就是假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则信息是真\假?(假) 板:判断信息逻辑----不符合常理、假 5、利用工具判断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中的“诈骗查询”来查询信息的真伪。 三、互帮互助,做一做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有很多,有个骗子冒充班主任混进班级群收学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40案例一(骗子混进班级群冒充班主任)提醒学生生活中应提高警惕。 2.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应对的? 3.小组讨论完成表2-1-2,生回答分享。 4.播放案例二,有位母亲微信朋友圈晒娃,导致娃失踪。你和你的家人平时怎样使用微信的?有没有一些不良的使用习惯?小组讨论,完成表2-1-3,你还知道哪些设置能增加微信的安全性? 5.案例三,使用电话手表真的安全吗?怎样才能提高电话手表的安全性?(买知名、信得过的品牌,正规渠道购买,对手表进行安全设置) 6.综合以上三个案例和图2-1-7,讨论问题: (1)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2)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了解社会关注的焦点 积极回答问题 踊跃发言 了解 思考 判断、总结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讨论,分享 拓展知识面 积极回答问题 表达能力培养 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判断信息真伪 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提升思维逻辑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板书设计 网络信息辨真伪 3月2号开学 ↓ 分清信息类型 通知类 ↓ 辨别信息来源 非官方 ↓ 寻找信息佐证 无任何关联 ↓ 判断信息逻辑 不合常理 ↓ 假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