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集成 幻灯制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制作幻灯片的软件——PowerPoint》是华中科技大学编制的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信息技术与网络初中八年级教材上册第11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初中学八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3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启动PowerPoint;识记PowerPoint窗口各主要部分及重要工具名称;能插入新幻灯片,能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声音以及视频;保存一个文件。 2、过程方法:能联系已学知识自学新软件;主动学习,完成修改幻灯片文件,并保存。 情感态度: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PowerPoint常用工具名称;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的方法。 教学难点:插入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的方法 三、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变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 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软件;一个有关学生学校生活的幻灯作品;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 六、教学过程: 我设计分三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是独立自学、合作共学、创作提升。 首先,我通过播放我制作的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幻灯作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独立自学 先让学生认识PowerPoint软件,找到它在电脑中的位置,观察它的样子,学会启动PowerPoint,创建桌快捷。整个过程通过学生尝试,再指名全班演示操作完成。 启动PowerPoint后,通过自学教材或者学习下发的自学文件,弄清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然后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即教师出示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图,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部分:合作共学 出示一张幻灯片,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一张普通的幻灯片,幻灯片一般有哪些要素?教师语言引导:也就是幻灯片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总结出制作幻灯片需要的要素:文字、图片,要让幻灯片丰富起来,有时还需要声音和视频。 幻灯作品一般有多张幻灯片,我们启动PowerPoint时一般只一张,怎样增加新幻灯片?学生尝试。然后指名全班演示,针对演示情况进行相应评价。 认识标题幻灯片。插入好了新幻灯片,请你观察后面插入的与第一张幻灯片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后认识到:第一张显示的是标题名称,还有副标题,后面的没有。第一张是标题幻灯片,就跟我们的书一样是封面,写标题用的,就是幻灯片作品的名称,后面的幻灯片是具体内容。 学习插入文字、图片、声音。选取任意一张幻灯片,试试看你能不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学生自主探索,也可相互协作。根据学生尝试情况,指名全班演示插入文字、图片的方法。之后没弄清插入文字、图片的同学继续插入文字和图片,完成任务的同学尝试插入声音。3分钟后,指名演示插入声音的操作过程,全班学生观察学习,再分头尝试完成插入声音的操作。 第三部分:创作提升 下发教师准备好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并出示创作要求:1、制作至少5张幻灯片;2、第一张是标题,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名字,要与幻灯片的内容相符;3、其余的幻灯片中要插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4、制作完成后保存到桌面。创作时间10分钟。 根据学生创作情况,选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若有插入视频成功的,让他演示插入视频的操作方法。 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创作情况对全班作品创作情况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