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时趣味编程3:口算比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编写加法口算比赛程序为例,介绍了“运算”模块中的基本运算及连接指令、“控制”模块的“如果…那么…否则…”等指令的功能及用法。本课借助于功能分析表及程序流程图,介绍了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的加法口算比赛并自动判断正误及统计分数的般编程思想,介绍了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学习本课后,无限循环、次数循环,“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否则…”分支指令学生都已接触过,对比、总结两种循环指令、两种分支指令的区别,对于学生日后灵活运用这类指令将起到较大的帮助。同样的,连接指令在 Scratch结果显示中经常被用到,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连接指令的功能及嵌套用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变量见名知意式命名、在键盘输入时给出清晰明确的提示对于他人理解程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一种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特点,初步感知了条件指令的应用,了解了流程图对于理解程序设计思路的作用。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积累了四则运算、求累加和、求连乘积等和本课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文本阅读能力正在增强在功能分析及流程分析环节,可以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个体观察及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倾听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建立功能分析表和程序流程图的对应关系,理解流程图中的关键流程,为后续的程序编写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在程序编写环节,就可以让学生边观察流程图边进行程序的编写。连接指令的功能及嵌套用法是本课的重难点,可以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师依据实践后的学情再总结”等环节得以突破。 变量见名知意式命名、在键盘输入时给出清晰明确的提示,都是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中需要形成的一种素养,计算机程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高效、便捷、精准等特性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引导。 教学目标 1.会用“运算”模块中的基本运算指令 2.会用“如果…那么…否则”分支指令,知道它与“如果…那么…”指令的区别 3.会用“运算”模块中的“连接…和…”指令。 4.知道次数循环和无限循环的区别。 5.理解相对于人工模式,计算机程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会用“如果…那么…否则”分支指令,知道它与“如果…那么…”指令的区别 (2)会嵌套使用“连接…和…”指令生成的较复杂的字符串。 2.教学难点。 (1)会嵌套使用“连接…和…”指令生成的较复杂的字符串。 (2)理解相对于人工模式,计算机程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教学方法 1.演示法:学生上台演示口算比赛程序的运行过程。 2.讲授法:连接指令的功能及嵌套用法,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高效、便捷、精准,无限循环、次数循环的区别,“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否则…”指令的区别。 3.交流讨论法:导入环节中小组交流讨论两种形式的口算测试在流程上的区别,口算比赛功能分析环节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 4.任务驱动法:探究连接指令的功能及嵌套用法、创新活动自主选择任务完成。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 Scratch2.0软件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随机挑人软件、口算比赛.sb2等本课教学资源包。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1.引导学生两两互测并计时。 (1)在纸上写出4道50以内的加法题。 (2)交换答题 (3)批改并计算总分 2.随机抽取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运行“口算比赛,sb2”进行4道50以内的加法练习并计时。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两次口算测试在操作流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4.引导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并适时讲授,手工测试,需要经历出答题、判卷及统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均需要思考的时间。电脑测试,出一道、答一道、改一道,仅答题需要思考时间,电脑出题和判题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刚才两次活动的时间有差别。题量越大,时间差就会越大。这是电脑程序解决优势之一。 板书:趣味编程3:口算比赛 口算比赛功能分析(5分钟) 1.随机抽取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运行“口算比赛,sb2”,引导学生边看演示边思考:程序运行中,哪些场景分别实现了“人机交互”“计算机反馈”“计算机自动出题和阅卷”“做N道题”等功能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适时指导。 3.引导小组代表发表观点,适时总结提炼,逐步呈现教材第44页表6-1内容。 4.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场景放在重复执行中,哪些场景放在重复执行外。 5.引导小组讨论、交流,适时指导。 6.引导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三、口算比赛流程分析及创建变量(8分钟) 1.出示教材第45页图6-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1)表6-1中所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和图6-2中各流程的一一对应关系。 (2)圈出流程图中属于“循环前”“循环中”“循环后”的部分。 (3)该程序需要设置哪几个变量。 (4)圈出流程图中用已有知识暂时无法解决的流程框,讨论该如何实现。 2.引导小组代表发表看法,适时点评 3.针对问题,出示下图,引导学生思考左右两组中上下两个指令的区别。 4.引导学生汇报,适时提炼总结 (1)进入无限循环后,程序无法自动终止,需要通过“停止”按钮人为终止,此时整个程序结束运行;进入次数循环后,重复指定的次数后,退出循环继续执行该重复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2)“如果…那么…”指令,仅决定条件成立要做什么。“如果…那么…否则…”分别指明了条件成立及不成立要做的事情。 5.引导学生参照教材第45页图6-3,创建所需变量。 6.巡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操作中碰到的问题。 四、编写口算比赛程序(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比赛程序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初始化工作(测试的题目数、每题的平均分值、得分初始值) 2.引导学生汇报并简要说说需要用到哪些指令,适时点评。 3.引导学生独立编写口算比赛“设置变量初始值”脚本。 4.巡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操作中碰到的问题。 5.讲授指令的功能及嵌套用法。 6.以“询问…并等待”指令为例,引导学生借助连接指令实现下图所示的效果。 7.转播部分学生屏幕,根据学生实现方法的不同进一步总结连接指令的用法。 8.展示教材第45页图6-2流程图,引导学生看着流程图独立完成口算比赛程序的编写。 9.巡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0.展示部分学生程序,并请学生说明程序编写思路。 11.引导学生完善并测试程序。 五、创新活动(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创新活动中的任务。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 (1)第一题,思考乘积的初始值应该怎么设置。 (2)第二题,小组成员对着教材第45页图6-2,一起讨论新增变量的初始值应该在哪个指令后进行设置,该变量值的改变又应该在哪个指令后进行。 2.展示学生作品,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六、总结评价(2分钟) 1.师生互动,总结梳理本课所学。 2.再次强调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高效、便捷、精准 3.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8页的活动评价表进行自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