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封面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封面、封底的组成和布局。 (2)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3)学会更改图片、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 (4)框架的合理布局。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3)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封面、封底的布局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4.行为与创新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封面和封底的组成。 2.封面和封底的基本制作方法。 3.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插入与编辑方法。 教学难点: 图文混排的综合运用和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练结合、活动单任务驱动、小组活动。 课前准备 PPT课件,活动单,小组分工明确。 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组情况选出组织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人做组长,协作小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一、导入:优美的封面 用一本有封面的书和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封面的重要性。日本装帧设计师杉浦康平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本书就像一个人,而封面则相当于人的脸,书的大致内容、品位高低,可以从封面设计的风格上基本反映出来。” 因此,封面也是书籍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籍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着保护书籍的作用。 引入本节课的任务:在学习了制作作文选的正文、卷首语和目录的基础上,为作文选设计封面和封底。 学生欣赏优美的封面 师生互动 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组书籍封面和封底样例(“图片素材”文件夹)。 引导学生思考:封面、封底上包含哪些元素?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对教师提供的封面和封底相互讨论,总结封面封底组成的元素及制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组内讨论后回答: (1)封面组成:醒目的书籍名称;相呼应的图片装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等。 (2)封底组成:图案;条形码;定价;设计者等。 组内讨论后回答: 三、合作探究 (1)结合前面学过的word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实现封面封底各元素的方法。 (2)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讨论内容和排版风格,挑选素材,确定任务。 任务2:组内探究如何改变图片或自选图形的大小、位置、叠放次序以及图形的组合。 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解决疑问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学生对封面封底的制作进行探究性学习,组内同学互帮互助。 四、突破 利用图文混排,完成整体美化。 这一部分是难点,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布局合理、色调统一、风格独特的封面封底设计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完成封面封底的设计和整体的美化。 课堂小结 插入表格四步骤:制作空表、表格编辑、文字录入和修饰、表格修饰。展示研究报告成品,图形、图像等对研究报告的美化,布置下一课的任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