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海洋 网络搜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信息海洋 网络搜索》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网络》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节课编排在《网络协议 信息浏览》之后,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常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操作,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等等,本节内容承上启下,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搜索引擎,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培养他们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搜索引擎,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教学难点: 运用贴切的关键字搜索信息。 二、说教法 《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指出:要“激发学生开放、探究、合作、分享的意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我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自主尝试法、实践操作法、成果展示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抛出三个问题: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明妃”是指谁? 2、在生活中,正常人体的五大生理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哪一个提供的信息量最大? 3、赤壁之战中,假装投降以接近曹军的吴国将领是谁? 受认知水平的限制,班上没有学生能完全正确地回答这几个问题,顺势将解决问题与互联网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设置任务,合作探究 1、初识引擎,尝试搜索 任务一:网络海洋里找到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 由于学生还没有搜索引擎的概念,我先让学生进入百度首页,找找它的搜索引擎,并试一试完成任务。然后请成功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对于学生出色表现,我及时给予评价:你真棒,你所运用的正是最常用的搜索信息的方法。在肯定学生探究能力后揭示课题《信息海洋 网络搜索》。 设计意图:本任务实际上就是新课的内容,在没有讲授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究操作,从而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动手操作,探究技巧 任务二:打开相关网站并找到相应搜索引擎 我告诉学生,搜索信息离不开搜索引擎,我们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狗、360、必应等,请进入相关网站并找到它的搜索引擎。 设计意图:本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对搜索引擎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百度上。 任务三: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如下问题: 蚂蚁传递消息依靠: A、触角 B、嘴 C、鼻子 D、前肢 E、气味 本任务主要让学生尝试完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可以使用多个关键字来限定一下查询的内容。关键字之间可以用“+”连接起来。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强巡视,对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个别指导,鼓励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完成。完成任务后,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同学们交流成果,实际上就是知识归纳整理过程,从中总结出使用“关键字搜索”时选择关键字的技巧,明白了使用多个关键字查询更精确。 3、实践应用,提高技能 任务四:小组合作,使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教材P34—36页)。 教师帮助小组确定分工,安排掌握得好的学生负责筛选信息,及时完成记录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随时和其他伙伴进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解他人的想法,必要时给予点拔,最后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时,就意味着一个个知识单元被掌握,这也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用3—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四)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阅读课本P36—P37页信息广角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搜索一些与随州景点有关的信息,设计一份随州旅游攻略。 设计意图:设计此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五、说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是自主学习。我不是一个个的来讲解任务,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是合作学习。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 上完这节课后,我也感觉到,对于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我想在课后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着重来培养学生分析和甄别信息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