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 第五课 锦上添花----动作补间动作 一、课题: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五课 锦上添花——动作补间动画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动画的原理、Flash的窗口及基本概念、制作简单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而本节课则为“动作补间”动画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 “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也要为后面的引导线动画以及遮罩动画的学习作一个知识铺垫,本节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技巧,经过前面几节课的演示学习与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并且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独立创作了一些动画,直观的体会到了自己制作的flash真的“动”起来,这使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动画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滋生了学好flash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学会设置“缓动、缩放、旋转、速度、透明度”等选项,做出各种动画效果。 3.知道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拍球”“踢球”动画导入新课,引出动作补间动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分解运动过程,理解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通过F l a s h技术手段,做出“缓动、缩放、旋转、速度、透明度”动画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 让学生感受运用FLASH创作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熟练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适当以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了学生差异的问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目标,使不同差异的学生得到分步提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树立了自信心。 八、设计思路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一个简单任务,找出作品不足,继续完成第二个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设计两个任务: 任务一:制作“拍球加速变形运动动画”,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任务二:制作“拍球变形动画”,并完善动画,使效果更细腻、逼真。 2、教学辅助演示与讲练结合。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操作和学生对范例的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恰当安排动手实践,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的知识和自我学习的技能。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喜欢踢足球吗? 学生回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拍球、滚球动画效果,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营造积级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学生实践 提出任务一:制作拍球动画。 分析任务:观看实例——拍球动画后,打开源文件。 教师讲解:拍球动画属于动作补间动画,它的运动对象是一个对象小球元件,运动方式:垂直落下,属于位置变化。帧类型:起始帧和结束帧均为两个关键帧。 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步骤: 确定起始帧: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一个元件。 确定结束帧:在动画结束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改变元件的大小、位置、ALPHA值。 创建动画:单击开始关键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动画”选项,即可建立动作补间动画。 完成任务:下面同学们就分组尝试一下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完成任务一:制作拍球动画。 学生操作,制作补间动画。教师在巡视中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并注意总结学生在操作中的共性。 参照教材32页的操作步骤: (1)打开flash8,新建一个小球图形元件。 (2)创建或插入起始关键帧,将小球拖放到舞台上。 (3)创建或插入结束关键帧,改变小球的位置,将小球沿垂直方向,向下垂直移动。 (4)单击起始关键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动画。 (5)控制——测试影片。文件——保存。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让学生对制作过程先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分析,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完善任务,拓展提高 小球加速动动: 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小球从上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速度由慢到快,FLASH怎样实现小球的加速运动呢? 教师提示:单击图层1第1帧,在“属性”检查器中设置“缓动”选项,单击“缓动”选项右边的按钮,弹出滑动杆,拖动上面的滑块将值设为-80。测试播放效果。 知识归纳:设置“缓动”选项的值可使动画做变速运动。“缓动”选项后的“编辑”按钮可实现对运动中间过程的速度设置。缓动值为-100到100,代表元件的加速度。缓动是负数,则元件作加速运动。缓动是正数,则元件作减速运动。缓动是0,则元件匀速运动。 学生继续操作,完善作品。 小球变形运动: 如果这是一个橡皮球,在落地瞬间会有轻微变形。FLASH怎样实现呢? 分析:结束帧的球因受力压缩略微变形。如果直接修改结束帧元件球的形状,让变形明显些,效果会更清晰。实验之后会发现球从第1帧开始就趋于变形,在结束帧时变成压缩的最终状态。这是由补间动画原理决定的,从起始帧状态渐变到结束帧状态,中间各帧的动画内容取决于起始帧、结束帧内容与该帧的位置。即将起始帧与结束帧状态差平均分布到中间每一帧,从而实现动画的渐变过程,这就是补间动画。 但是为避免粗糙效果,我们在临近结束帧20帧处18帧添加关键帧,保持球从第1帧到第18帧的正常形态运动,从第18帧到第20帧实现变形运动。第20帧的球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垂直压缩。 为实现拍球的完整动画效果,第40关键帧球的状态与第1帧完全相同,可以通过“复制帧”“粘贴帧”完成第40帧的制作。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自操作后,进行梳理,学生印象深刻,既形成规律,又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四)学生演示,教师引导: 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学生认真学习,比较和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及时纠正。完善拍球自上而下自由落体的加速运动、缩放变形效果。 (五)拓展任务、建构能力 提出任务二:实现滚球动画效果。完成踢球效果。 有了拍球动画的制作基础,提出任务二,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制作踢球动画,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劣,并推荐出较好的作品。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作品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六)作品点评,归纳总结 师:通过学习制作拍球、滚球动作补间动画,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小结。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哪些方面还要加强和改进。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并比较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异同。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板书设计 第五课 锦上添花——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 一、动作补间动画概念 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确定起始帧 2、确定结束帧 3、创建动画 三、注意: 1、关键帧 2、元件 十、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到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有两点: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间互学。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进行授课,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