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搜索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环节。 2.能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网页、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并能筛选质量较高的信息。 3.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来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众不同的一些信息搜索,比如成语补充、火星上是否有水等实践,体验搜索引擎模糊查找信息的方法,并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文字、图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搜索技术对信息查找效率提高的作用,并能恰当地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第二单元第二节《搜索信息》。 信息捕获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的素养问题,并无专门的技术。而我们提出使用网址收藏夹来辅助捕获信息,是就能够提高捕获信息的效率而言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文字、图片等各种信息; 难点是如何高效准确地搜索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上机实践、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索学习为主,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小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尽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环境,使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功体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 主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全文搜索是较流行的探索引擎技术,而它的链接数据来源是靠网络蜘蛛自动搜集的。注意,“蜘蛛”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访问因特网、并记载相关信息的程序。 可以根据不同的环节设计一些小的情景,如以成语补充、火星探索、动画欣赏、音乐欣赏等为主题。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主题,如中国剪纸艺术、中国民居、人类诞生之谜等。 情景设计时注意所设计的情景的信息内容要体现“难找”的特点。如果像“天气预报”、“时事新闻”这类在综合网站上很容易找到的信息就不宜作为主题。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课: 搜索功能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只是通过区分不同的媒体形式来分别学习而已。例如,在搜索文字时,有时搜索到的网页里面也有相关的图像,要善于综合应用。 1、搜索文字信息。 搜索网页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的文字。 (2)搜索中国最早的史书。 (3)搜索世界最大的湖泊。 拓展: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操作过程: (1)指出哪一个建议关键词是更准确的? (2)更换关键词后,你找到相关信息有多少条? (3)你认为哪条信息是准确的? 探究:比较网页快照在链接速度、阅读形式上的不同。 这部分搜索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用通配符可以代替不确定的字。 ②使用多个关键词来缩小搜索范围,更准确、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③链接失效时使用网页快照查看网页内容。 2、搜索图片信息。搜索图像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文字的图片。(2)搜索世界最大湖泊的照片。 操作过程: (1)你当时找到的相关图片有多少幅? (2)你认为哪张的质量较好? (3)如何操作能看到原始的图像? (4)如何进入到图像所在的网页? 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baidu地图功能搜索地图,以此了解有关的城市、山脉、交通等地图信息。 探究:如何搜索漫画、墙纸等专题图片?如何搜索动态的gif图片? 探索图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是预览图,单击之后获得原始图像。 ②图片的分辨率决定了清晰度,但有时小图对插图等也很有用。可以选择大、中、小图像搜索选项,来查找适合的图像。 3、搜索其他信息。可以让学生尝试音乐、动画等其他信息的搜索。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音乐可以在线播放,但要求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支持。 ②搜索到的动画可以在线观看,只要IE是5.0以上的版本,或者已经安装过Flash播放器插件。? (三)实践巩固 学生上机练习,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借助材料中“信息采购员”、“信息仓库”、“管理员”的比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特性。 (四)巩固与思考 注意,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如“沙尘暴形成原因”、“沙尘暴成因”等都可以作为搜索关键词。 1.写出搜索下列信息的最佳关键词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单一关键词是(沙尘暴),多个关键词是(沙尘暴形成原因) (2)张学友主演的歌剧有哪些?单一关键词是(张学友),多个关键词是(张学友歌剧)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单一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多个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 2.搜索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常用搜索引擎,试用并交流各有哪些特点? 七、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精神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协作探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如何“导”着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上好每一堂的关键,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之所在。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环环相扣,节节提升,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与探究之中,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