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你我有责 健康上网 学科:信息技术 学段: 初中 年级:七年级 教师: 学校: 电话: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华中科技大出版社《信息技术与网络》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内容是信息浏览,共2课时,本课是第2课时,本节课依据《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理论,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对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威胁、伤害、陷阱等保持警觉,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本课主要内容是认识信息社会的利与弊、学会正确处理网瘾、网络交友等问题,提升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升筛选、甄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情况: 本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此年段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上网经验,尤其对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或成果。通过前期的学生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网络的依赖;部分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在休息时间更乐于畅游网络。 我校学生城乡结合,10%左右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 教学方式: 教法:引导式,启发式,讲授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学生演示系统 技术准备: 教师演示文稿、纸质学案、调查问卷、微课视频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网络,明白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不利的影响; 2.学会正确处理网瘾、网络交友等问题;提升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和对数据分析与整理,感受网络的巨大魅力,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参与体验等活动,解决网瘾、网络交友等问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处理网瘾、网络交友等问题,提升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处理网瘾、网络交友等问题,提升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规范学生上网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现场调查和学生活动讨论,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其主要表现在网络生活便利,娱乐方式多彩。 感受网络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复习旧课、揭示新课。 活动 体验, 完成 任务 任务(一) 感受网络魅力 1.统计调查问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表上。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比一比哪组统计的准确,并且快。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感受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人远远多于其他;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交流等过程,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二) 感受网络危害 1.假设有一台电脑摆在你面前,能上网,没有家长老师的约束,你想上多长时间? 2.观看《网吧里的问题少年》。 3.学生交流如何控制上网时间。 让学生感受网瘾的危害,了解更多的控制上网时间的方法,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恰当方法。 任务(三) 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危害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畅所欲言 3.出示“网络交友指数”,提示学生提高警惕。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交流以及了解“网络交友指数”,让学生明白,在结交网友时不轻易相信对方的话,要提高警惕,懂得保护自己。 任务(四) 正确处理网络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网络的危害性。 (一)辨别信息真伪 出示信息,引导学生猜想信息真伪。 猜想验证,公布答案。 3.教师引导小结,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 让学生懂得根据已有的经验还不能准确地对信息进行真伪的判断,要提高警惕,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 (二) 不转发垃圾和虚假短信 1.查看“转发有好运”的微信,引导学生讨论 2.小结:如果再收到这样的信息,你们会怎样做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不相信垃圾短信,不做垃圾信息的传播人。 回顾总结,签字延续 1.回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开展 “健康上网,我承诺”签名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