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为幻灯片内的文字、图片等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和过程,并能为幻灯片合理运用各种动画效果。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幻灯片动画效果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交流使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地利用动画效果增强幻灯片的吸引力,并能尝试多种效果的复合使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理念: 1、注重学科整合; 2、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注重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4、注重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 归纳小结·整合知识 → 课后拓展·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放映一套没有设置动画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设问:如果我们通过PPT工具为文稿里的每个对象设置相应的动画,让它们都动起来,大家喜欢吗? 观看演示文稿 通过观看演示文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作欲望。 活动二: 创作探究·获取新知 1、寻找动画命令: 教师让学生在菜单中寻找动画命令 2、尝试“动画方案”: 任务:请利用“动画方案”命令为桌面上“哆啦A梦1.ppt”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 3、熟悉“自定义动画”: 任务一:打开电脑桌面上的演示文稿“哆啦A梦2.ppt”,请利用“自定义动画”命令为第一张幻灯片的各个对象添加一种“进入效果”。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探讨、尝试“进入效果”的设置,同时提醒学生:我们所用程序里的动画效果的设置,比教材上所讲的更直观,功能更强大。 任务二:(“哆啦A梦2.ppt ”第二张幻灯片) (1)给“文字”添加一种“强调效果”; (2)给“哆啦A梦”添加一种“动作路径效果”; (3)给“文字”和“哆啦A梦”添加一种“退出效果”。 4、教师作品示范: 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设置“哆啦A梦2.ppt ”其他各张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效果。 展示作品 让学生自主寻找动画命令,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预设动画”的设置比较简单,外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自主实践。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初步感受动画效果的魅力,感受动画设置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老师有针对性地设定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操作,在操作中熟悉“强调效果”、“动作路径效果”、“退出效果”的设置,了解到可以改变各个的动画顺序、可以为各个对象添加多种效果,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中进一步熟悉“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演示文稿中各个对象需要进行合理的动画设置,才可以达到播放顺序准确、自然,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当小教师,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活动三: 归纳小结·整合知识 (1)请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你还有哪些疑惑? 思考: 是否动画越多越好? 此环节强化了学生对活动探究过程以及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及时回顾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活动四: 课后拓展·巩固新知 必做题: 给自己上节课制作的主题演示文稿中的各个对象添加动画效果。 选做题: 选择新的热点话题,比如H7N9流感、三月桃花节等,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媒体等资料,制作一套演示文稿,并为每张幻灯片内的各个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