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教学设计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授课人 课时 1课时 所用教材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学会分栏、首字下沉、设置图片、设置文本框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自主学习,够独立操作,完成任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及版式;设置文本框。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版式,修饰文本框。 教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法: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计算机、WORD软件、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知识。 2.展示个别学生上节课“歌唱青春”作业,让学生展开讨论,好在哪里,还有什么欠缺,为本节课做好铺垫。教师发言:青春富有朝气,充满活力,阳光、健康,同学们,你们能谈一谈青春吗?你觉得那种色彩能够展示属于你的青春气息?想不想制作一张更加美观、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来展现青春的旋律呢? 3.教师指出:Word是一个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文字处理软件。学会插入与设置图片的方法,能够编辑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4.出示课题。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学生回答,各抒已见 以“青春”贯穿于教学启始,激发学生了解青春、走进青春的情感,从而感受青春的色彩。 引出新知——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提出任务。 解读目标 明确任务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朗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范例展示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已经制作修饰好的电子板报,引导学生进行电子板报美化要点分析,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及内容。 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美化要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发挥创造性思维投入创作。 任务驱动 学习新知 任务一:将板报《青春的旋律》设置分栏,并将首字下沉。 任务完成方法: 1.自主学习P39做中学分栏与首字下沉操作方法 2.学习上机操作,教师指导 1.阅读39页内容,学习分栏与首字下沉操作方法 2.打开《青春的旋律》电子文字资料,练习操作。 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激发创作欲望。 任务二:插入图片 任务1.将来自文件中的图片插入《青春的旋律》电子板报。 任务2.对刚才插入的图片做大小、位置及版式修改,使之与整个版面协调。 任务完成方法: 1.教师演示插入图片、调整大小、版式设置的方法。 2.学生上机操作,教师指导。 1.学生观看屏幕广播,由教师演示图片设置方法。 2.打开《青春的旋律》电子板报,按照步骤练习操作, 操作较好的学生给同学们做介绍演示。 通过演示难点,更中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易于掌握,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三:插入文本框 任务1.在《青春的旋律》电子板报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并录入内容:“我的青春我做主”。 任务2.为插入到《青春的旋律》电子板报中的文本框添加边框和底纹效果。 任务完成方法: 1.自主学习P43 和45页插入和修饰文本框操作方法,然后指名由学生用教学广播软件演示设置方法。 2.上机操作,教师指导。 1.阅读43-45页内容,学习插入和修饰文本框操作方法。 2.打开《青春的旋律》,插入竖排文本框,设置竖排文本并为文本框添加边框和底纹效果。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评价小节 布置作业 集中展示学生完成的《青春的旋律》电子板报,师生评价指出优缺点。 课余时间:布置作业,设计制作展示校园新风貌的电子小报。 观看其它同学的作品,与自己对比,做好作品后续完善和评价工作。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进一步巩固知识,在互评中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