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向优质看齐——使用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使用相对引用的方法; 3.掌握设计公式完成任务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互相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2.正确利用数据推导结论,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3.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 4.在关爱环境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EXCEL中公式的定义、公式的输入、公式的编辑。 难点:如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Excel中的公式并进行使用。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 主动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电子教室控制系统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不同城市的人们在大自然中行走的神态——自由徜徉与戴着口罩匆匆急行形成鲜明对比。 由视频引出不同城市空气质量水平的差异。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查看空气质量指数表。提出向优质看齐的任务,进而引出可供使用的现成工具——Excel的公式。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关心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与优质标准的差距。 二、新课教与学 教师讲解公式的概念和组成 1、公式是Excel中进行数值计算的式子。公式的组成如下:=<表达式> 2、演示公式的使用方法 以计算本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与优质标准的差值为例,演示操作: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学生体会公式的概念和组成,类比公式和常见的数学式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对公式中“=”位置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最关心城市距离优质的差距。 2、组织各组汇报结果,展示计算方法。 3、组织对比讨论,归纳不同方法的优劣。 学生各小组在模仿的基础上,探索多种使用公式的方法。 四、挑战训练 1、设置挑战一: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其他城市与优质标准的差距。 2、组织交流、对比、讨论。 3、设置挑战二:计算全国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4、组织交流、对比、讨论。 五、总结评价 1、组织学生填写教材【学习评价】的空白。 2、请学生代表谈本课学习收获。 3、总结本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