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比较幼体和成体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使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教学难点: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及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板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过程:鸣叫 →抱对→抱产卵 环境:水中 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 过程:受精卵 →蝌蚪→幼蛙 →成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谜语: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2、青蛙属于哪类动物? 3、常见的两栖动物举例 4、什么是两栖动物? 1、猜谜,回答:青蛙 2、回答:两栖动物 3、回答: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4、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 二、 青蛙的生殖 1、视频播放《青蛙的生殖》 2.出示宋朝诗人赵师秀的《有约》 3.展示下列问题: (1)、什么时候什么环境条件下才能听到蛙叫?(描述季节和地点)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 (3)青蛙为什么鸣叫? (4)、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 4.归纳: 雌雄蛙成熟后,在_____的池塘边,_____ 通过鸣吸引_____ ,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 小结:青蛙的生殖(板书) 过程: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环境:水中 1.观看视频、讨论 2.朗读 1) 结合诗,生活经验回答 (2)、 回答:雄蛙, (3).求偶,吸引雌蛙进行交配。 4、 抱对可以刺激青蛙排出生殖细胞,精子直接排在卵细胞上,提高受精率 4、归纳生殖过程 注意 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环境条件及其相关生殖行为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向学生渗透体外受精的概念 三. 青蛙的发育 1.视频播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问题: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板书:青蛙的发育过程 3.、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生活环境 四肢 尾 运动器官 呼吸器官 问:青蛙的幼体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经过了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显著变化,这种发育属于那种发育方式? 讲:像青蛙这样,幼体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经过显著变化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蝾螈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小结:青蛙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观看,并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 1、描述青蛙发育经历的四个时期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列表比较 回答:变态发育 注意 阅读 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能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四.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问: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关系? 回答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殖: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发育:变态发育 巩固 巩固 六.反馈交流 略 练习回答 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