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信息技术 年级:初二 备课人: 备课日期: 课题:程序基本知识1——顺序结构 课标 要求 (1)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体会,让学生了解顺序程序结构的特点。 (2)通过演练结合让学生了解常用函数的意义。 学习 目标 (1)了解顺序结构的程序的特点、流程图的书写。 (2)理解InputBox函数和常用函数的含义及其书写格式。 (3)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学习 重点 程序顺序结构的特点,流程图;常用函数含义。 学习 难点 顺序结构程序流程图的画法;常用函数的书写和意义。 学情 分析 学生初步认识了VB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学生 课前 活动 在VB的环境中复习如何建立,运行,保存一个程序的。复习运行和保存程序 学生 自主 学习 内容 运行给出的程序 学生 合作 学习 内容 运行调试程序,对于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并加以解决。 器材 准备 计算机 前测 后测 内容 1、了解VB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 2、学会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3、了解VB程序中的注释语句、赋值语句、常量、变量、函数等基础概念。 教学过程: 授课人: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常用的计算器引入新课 新课:程序基本知识 二、复习旧知: 1、如何打开VB源文件 2、常用的窗体设计工具和属性: 命令按钮 文本框 标签 二、讲授新课: (一)翻译程序代码,理解顺序结构和结束语句的含义 问题:代码顺序能不能随便调整? (二)对象、事件与程序代码的关系 程序执行需要选择正确的触发对象和触发事件 (三)VB中的语句 1、注释语句 解释说明的作用 2、赋值语句 [Let] 变量 = 表达式 (四)VB中的基本概念 1、变量 由计算器实例引入变量的概念—程序中可以变化的量 2、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类型 Dim 变量 as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由于程序中数据的定义非常广泛,数字可以称数据,日期可以称为数据,字符也可以称为数据,为了便于计算机执行,提前规定数据的类型。 3、运算符 +、—、×、 ÷、乘方在VB编程中的表示方法 4函数 过渡:由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引出函数 函数:事先编好的实现某个功能的程序,集成在VB软件中,用户无需自己编写,直接调用该函数名即可。 (通过表格,简要介绍VB常用函数,并演示函数的使用) 四、总结交流: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 完成计算器中“减法”“乘法”和“除法”程序代码 完成计算器中“乘方”程序代码 完成开方运算的程序代码 巩固练习设计与反馈评价 通过完善程序中的不足之处,自然引入函数知识点,并结合数学中的函数概念。 补偿措施 完成上机练习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