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scratch世界第二课“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本单元所介绍和讲述的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命令和编程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着重讲授的是变量的应用,运用变量来巧解数学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对scratch语言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基础河理解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复习,又能进一步加深和锻炼、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对编程语言中变量有深刻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量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3)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以及探究、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运用编程语言中变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数学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scratch语言中变量的学习与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编程的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 (2)学以致用,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计算机语言来编程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难点: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数学上计算长方形面积怎么来解答和数学上的未知数是什么概念。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探求编程知识的欲望,引出新课程内容。 新授阶段 一、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导入背景 2、新建变量 3、编写脚本 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右值、左值。 4、执行并保存文件 二、小猫数数 用scratch软件编写程序,要求小猫从1数到100. 1、修改角色名 2、编写脚本 (1)新建一个变量n,初始值设置为1,用来存储小猫从1数到100的每个自然数。 (2)抛出积木,让学生堆积程序。 教师巡视指导。 (3)执行并保存文件 三、小猫算加法 据说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只用了5分钟就算出了1+2+3+4+5+…+99+100的总和。今天我们用scratch中的小猫看看能多长时间来算出他们的总和。 提出数学问题。 1、新建并初始化两个变量。 说明:设计两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n用来存储1到100给个自然数。 第二变量total用来存储1到n共n个数的和。 为了让小猫从1开始累加,把变量n的初始值设定为1,在进行累加之前total的值应该为0,所以把变量total的初始值设定为0。 2、循环两个核心模块 步骤1用 模块将变量total的值加上当前n值再赋值给total。 步骤2 用模块实现将变量n+1的值赋值给n(变量n的自加运算) 步骤3 重复这两个核心模块100次就可以完成了关键步骤。 3、输出结果 这道题中,重复100次之后,变量total的值是本题的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操作 听讲。学生思考、理解,动手实践来创建变量。 学生运用scratch语言编写程序。 学生听讲、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学生听讲, 学生操作实践。 学生渴望得知结果,提高求知解答问题的欲望。 学生创建变量,掌握每个变量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功能。 学生操作,互相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听讲,思考,程序模块的每个模块的功能及作用。 学生动手实践编写此程序。 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完成的协作精神。 强调变量的概念及作用。 体验计算机语言的魅力与功能。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 明确“赋值运算” 巩固操作 加深理解变量的赋值运算。学习并掌握变量的自加运算。初步接触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其方法的运用。 剖析学生的堆积结果,评论学生的作品,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讨论,总结。 让学生提高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抛出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提高操作能力, 巩固理加深理解变量的作用及意义。 加深理解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自加运算。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助意识。同时让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作品完善、展示 让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布置课后作业:编程完成教材17页学以致用。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交流成果,找出优点和缺点。 总结本课内容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成果。 肯定学生的成绩,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