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思考:这个路口的红绿灯时长应如何设置?通常,行人步行速度约为4.4km/h,观察到信号灯变化后的反应时间约为2s。要保证过街行人能走过长为20m的人行横道,人行过街绿灯时长至少需要设置为多少?思考:1.求解绿灯最短时长的计算公式。分析问题:T绿灯长=t过马路+t人反应T过马路=s马路/v人步行)t绿灯长=s马路/v人步行+t人反应2.结合实际道路情况,思考在设置人行过街绿灯时长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设计算法:开始v←0.9,t0←3输入S输出t编程实现与调试:V=0.9T0=3S=int(input("请输入道路宽度(米):"))T=S/V+T0print(T)解析算法:通过找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并计算表达来实现问题的求解。设计算法编程实现与调试分析问题分组探究:运动消耗热量问题:小明每天通过手机记录步行数据,了解自己运动时消耗的热量情况,想一想这个数据是如何计算得到的?提示:①移动应用程序通常是通过统计步数、距离、速度、时间等数据计算消耗的热量的。常用公式为:体重×距离x运动系数(k)其中,体重的单位为kg,距离的单位为km。②不同类型运动的运动系数k取值不同,健走运动的系数k为0.8214,步长建议取值0.6m~0.7m分析问题:已知条件求解目标设计算法:开始结束输出消耗的热量calorie步长stepLength←0.6,k←0.8214输入体重weight输入步数stepweiht=eval(input("请输入你的体重:"))step=eval(input("请输入你的步数:"))steplength=0.6k=0.8214calorie=weihtstepsteplengthk/1000print("你消耗的热量是:",calorie,"kacl")巩固拓展:自由落体运动问题从离地500m的高处自由落下一个小球,求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小球在最后1s内的位移(重力加速度g以9.8m/s2计)。分析问题已知条件:小球离地高度500m,重力加速度g为9.8m/s2;求解目标:小球在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可用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求解出下落时间t,以及最后1s内小球的位移。设计算法在该问题中,要计算最后1s内小球的位移,首先要求出小球的落地时间t,由可以得出落地时间;然后计算前(t-1)s小球下落的高度hx;最后求出总高度h(500m)与hx的差hh,即为最后1s内小球的位移。编程实现与调试importmathh=500g=9.8t=math.sqrt(2h/g)hx=t(t-1)(t-1)/2hh=h-hxprint("小球最后1s下落的位移是:",hh,"m")编程调试解析式已知条件求解目标二者关系计算课堂总结: 解析算法是通过找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并计算表达式来实现问题的求解。1.教科书中拓展阅读利用“割圆术”求π的近似值是如何实现的?2.项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如何合理配置时间?作业:(装订线)课题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学目标理解解析算法的含义和基本思想,能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掌握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从日常应用中发现可以利用解析法解决的问题,并能够形成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对算法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行创造性探索。一、情景导入:以图片上这个十字路口(五环大街与哈萨尔路交汇)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个路口的红绿灯时长应如何设置?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二、新知探索:1.解决最短绿灯时长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分析出最短绿灯时长的解析式:T绿灯长=t过马路+t人反应T过马路=s马路/v人步行)t绿灯长=s马路/v人步行+t人反应先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并得出结果,然后讨论:(1).此路口的高峰期是什么时间段?(2)应该以成人、老人、小孩中的哪个数据进行计算更合理?(3).如果计算结果为小数怎么办?设计算法:将老师展示的流程图补充完整:编程实现与调试:学生在Python中将下面程序补充完整并调试运行:V=0.9T0=3S=int(input("请输入道路宽度(米):"))T=S/V+T0print(T)教师讲授解析算法的含义及基本思想:通过找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并计算表达来实现问题的求解。二.分组探究:运动消耗热量问题:小明每天通过手机记录步行数据,了解自己运动时消耗的热量情况,想一想这个数据是如何计算得到的?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解析算法的含义和基本思想,能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难点:掌握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从日常应用中发现可以利用解析法解决的问题,并能够形成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云课堂演示等板书设计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编程调试)(解析式)(二者关系)(求解目标)(已知条件)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具体问题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用红“绿灯时长优化“”和“计算步行消耗的能量”两个贴近生活的实例展开教学,学生的热情高接受的快,最后以“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解决为例,引导学生利用解析算法解决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已知条件:求解目标:设计算法:将教师机传送到学生机的运动消耗热量问题流程图补充完整编程实现与调试:补充调试代码,各组成员互相合作,优化程序代码:weiht=eval(input("请输入你的体重:"))step=eval(input("请输入你的步数:"))steplength=0.6k=0.8214calorie=weihtstepsteplengthk/1000print("你消耗的热量是:",calorie,"kacl")三.巩固拓展:自由落体运动问题从离地500m的高处自由落下一个小球,求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小球在最后1s内的位移(重力加速度g以9.8m/s2计)。分析问题:已知条件:小球离地高度500m,重力加速度g为9.8m/s2;求解目标:小球在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可用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求解出下落时间t,以及最后1s内小球的位移。设计算法: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出算法即可编程实现与调试:importmathh=500g=9.8t=math.sqrt(2h/g)hx=t(t-1)(t-1)/2hh=h-hxprint("小球最后1s下落的位移是:",hh,"m")四、归纳梳理:1.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点。(1)当使用一个解析式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多个解释式进行多次推到(如自由落体运动问题)(2)解析式如果不够科学,会直接影响程序的运行或是问题的解决(运动消耗热量问题)2.师生共同总结解析算法的思想作业:1.教科书中拓展阅读利用“割圆术”求π的近似值是如何实现的?2.项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如何合理配置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docx 2.4.1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