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网络安全与道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掌握简单的网络安全保护策略和方法。 了解网络对身心的影响,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 熟悉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有关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 通过相关网络法规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使用网络的习惯,建立必要的网络道德规范,学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合法地使网络。 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行为。 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安全问题,树立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 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网络正改变着世界、社会、人类的生活。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奇迹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 网络存在什么安全隐患?一个视频短片,让我们了解网络安全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病毒和木马 木马和病毒都是人们编写的恶意程序。 病毒是一种独立程序,能自我复制或传播; 木马是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恶意代码。 防范措施: 使用正版软件; 不轻易打开不明真相的网址或程序; 不随便下载文件或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安装杀毒软件。 2、软件漏洞 所有软件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些地方就可能成为安全漏洞。 软件漏洞防范措施:使用正版软件,及时升级打补丁,修正漏洞。 3、人为疏忽 自身的马虎大意导致信息泄露或破坏。 “网络钓鱼”现象造成的安全问题。 三、【网络安全法规】 虽然网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网络法规会为我们的网络生活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四、【健康地使用网络】 长期不当地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网络,不仅会损伤身体,还会带来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身体健康: 保护视力、手腕、手指,防止久坐不动,加强体育锻炼。 2、心理健康 切勿迷恋网络,拒做信息技术“奴仆”。 3、行为健康 保持健康、文明的信息行为活动,恪守法律法规,做信息时代的合格网民。 五、【课堂检测】 讨论并交流所学心得 1、网络聊天是当前中学生上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下面的这些做法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 A、利用QQ和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的心得。 B、受网友的邀请,单独和网友见面。 C、不经过检查,直接接收网友通过QQ来传送的 文件。 2、以下哪些做法是不对的? A、某同学最近做了个网站,于是到论坛上随意发帖,帮助同学积累人气。 B、在网上看到一篇作文写的不错,我把他下载下来修改一下交给老师参加作文竞赛。 C、在聊天室或者论坛上要是有人惹了我,可以用刷屏的方式来对付他,因为这样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3、以下做法不对的有: A、我的邮箱收了很多垃圾邮件,处于好玩我依次的把它们也发给别人了。 B、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检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并可以在公共资源网站上下载图片和免费软件使用。 C、我们学校搞网络投票,我喊了几个同学来帮我投我支持的选项,由于可以多次投票,我用了一下午投了几百票。 六、【课堂小结】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惊喜和便捷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预防它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要时刻遵守相应的网络法规,对照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信息时代的合格网民。 了解网络的利与弊,通过观看视频,思考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生通过了解木马和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树立对木马和病毒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事例进行反思、学习 了解网络健康问题,结合实例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对应问题。 学生通过练习回答问题,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理论指导实践 情境导入,并为下面的授课作好铺垫。 ? ? ? 比较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木马和病毒的危害。 借助实例讲授,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的上网行为,是否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相一致。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最容易被人忽视,通过学习,学生能在以后的网络活动中尤为重视。同时,通过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也让学生们了解到 ,网络并不是以前所想的“网络是一块『自留地』”,自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以后的网络生活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与保护。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学习到,在网络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参照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规定,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名文明合法的信息时代的好网民。 【安全教育】 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打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