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曲径通幽----引导层与遮罩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五课曲径通幽----引导层与遮罩层;本节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最简单的逐帧动画和渐变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Flash引导层、遮罩层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操作技巧,学会制作曲线运动动画,以及被遮罩的文字效果的动画,让后面制作更复杂的动画效果变成可能。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前面几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flash操作技巧,对动画制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能理解元件、普通图层、场景等概念。本课学生通过学习flash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的制作原理及基本应用,培养学生深入学习flash的兴趣以及动手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强。考虑到他们以往对FLASH的接触程度不同,并且同一班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做不同的要求。上本节课之前,通过前面1课时的学习,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能通过逐帧动画、动画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动画形式来简单地表达一些内容,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兴趣普遍比较浓厚,有一定求知的欲望。但与此同时,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解剖动画,且基本动画制作尚不熟练;孩子们更愿意听讲、然后模仿操作,缺乏一定的分析、探究和创新意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利用FLASH创作动画的一般流程及操作方法、增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理解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原理,会区分引导层与被引导层 掌握建立引导层的方法,了解引导线制作要求并学会制作引导线;掌握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3、通过对遮罩图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遮罩图层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深化对FLASH运用软件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讲授、探究、总结,进而掌握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动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再次强化动画制作“先分析后制作”的意识,最终能应用引导层和遮罩层去实现一些动画效果,表达一定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引导图层和遮罩图层的含义和建立方法、作用 四、教学难点: 引导层动画的应用;理解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五、课时:1课时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制作所需素材、flash动画实例。 七、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时引入“课程整合”概念,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 八、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 (一)教法分析: (1)学生协助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 (2)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需按能而学,进行分层次教学。 (3)任务驱动法: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增强学习热情。 (4)演示法:新课教学,运用投影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二)学法分析: (1)自主探索法: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操作演示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保持高度的探索欲。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完成的作品互相交流,更多地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同时小组成员分工不同片段动画制作,为合作完成目标的过程,体验团队协作精神。 九、教学课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3分钟) 1、展示两动画。 内容:沿椭圆运动的小球;被遮罩的文字。 分析该动画,提问:这两种动画以前我们见过吗?怎么制作呢? 2、开展对比,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动画,开展对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轨迹以及实现方法 “V”字型运动与沿复杂路径运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求知欲,引入课题 教师讲授、学生探究、讲练结合 (20分钟) 任务一 曲线运动的小球(10分钟) 1、理论知识讲授,并演示操作 教师讲授引导层动画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介绍引导层动画制作一般步骤后并演示操作 2、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引导层动画 教师提供素材图片,学生利用flash软件,导入对象→设置动画补间(复习上节课)→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制作引导层动画。(鼓励学生尝试绘制不同引导线) 思考1:引导层动画运行中,请观察引导线还可见吗? 思考2:若更改引导线的颜色,观察运动的动画受影响吗? 3、探究引导线绘制工具 教师演示使用铅笔工具绘制引导线,引导学生探究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绘制引导线,并开展交流 任务二 制作被遮罩的文字效果(10分钟) 1、理论知识讲授,并演示操作 采用一张遮罩动画的层次解析图,说明遮罩动画的原理:遮罩就是透过一种图形来看被挡住的内容。 遮罩效果的实现,需要两层:一层是遮罩层(在上层)—提供了形状;另一层是被遮罩层(在下层)—提供了被挡住的内容——(文字、图片等)。展示遮罩动画的应用实例,分析动画中遮罩层图形和被遮层的内容。得出结论:利用遮罩可以制作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既可以让遮罩层运动,也可以让被遮罩层运动。 思考:欣赏并主动分析每个实例中遮罩层提供了什么形状?被遮罩层的内容是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引导层动画 为了让学生觉得遮罩其实并不难,可以分解步骤,先让一学生做个文字,再叫一学生作一个滚动的圆,将圆所在的层设置为“遮罩层”,完成透过图形看到文字的遮罩效果,从而达到探照灯的初步效果,并强调遮罩效果需要2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学生合作,探究练习 (14分钟) ①完成课堂练习,带有背景图层的曲线小动物动画。 ②跟随老师以边听边看、边练的方式学做《赏花》遮罩动画。 ③学生分组创作(以四人或六人为一组并选出组长,每一个组想好一个创意,并由组长分工协调),下节课展示、评比。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3分钟) 带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及时总结,并提问学生运用今日之所学还可以去实现哪些动画? 十、板书设计 第五课 曲径通幽——引导层与遮罩层 引导层动画 引导层的含义 引导层动画的制作 遮罩动画 遮罩图层的含义,理解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遮罩层动画的制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