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七课《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引导线动画,通过引入教材之外的实例——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引导线动画的制作。 [教材地位] 本课是在学习完成“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之后学习的,是一种新的动画类型。引导线动画可以实现丰富的运动轨迹,动画效果更真实自然,是初中阶段学习Flash动画制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引导线动画实用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Flash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而引导线动画是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创作动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学了本节的课前微视频,已经对本节新课有了初步的了解。 另外,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把课程学习情境的主线定为大家生活中熟悉的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渗透了德育教育,增强了热爱家乡大连的情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引导线动画的效果。 熟练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方法。 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课视频环节,初步学会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过程。 通过任务挑战练习环节,熟练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过程。 通过拓展环节,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Flash引导线动画,制作汽车在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运动轨迹,进行德育渗透,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怀。 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体验自然界的美。 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制作引导线动画。 [教学难点]1、明确引导层和被引导层中对象的作用、关系。 2、能够将运动元件中心点有效吸附到引导线两端。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首先通过一个课前微视频,学习简单的引导线动画制作,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简单的引导线动画制作方法。本节课学习情境是围绕几台车在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运动进行的。首先,通过完成前测题:一车一线运动,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引出本节课课题。再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讲解本节课要点。再让学生挑战完成四个自主探究问题,突破本节课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作用这个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二车一线、二车二线即二个运动对象使用同一个引导层,多个运动对象多个引导层的引导线动画制作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引导线动画制作的奇妙,而且体会到了跨海大桥的优越性。 六、课前准备 1、微课视频; 2、教学课件; 3、大连湾跨海大桥相关素材; 4、教学文件半成品文件素材; 5、学生拓展练习素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前 测 师: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了微视频《篮球的运动》,初步了解了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 课前自学 微课视频 检测学生 预习效果 4’ 出示: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 请完成前测题:乘坐公交车,使其从大连开发区到中山广场走市内路线运动: 课前检测 制作动画 导 入 新 课 要使对象沿自绘的曲线上运动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 明确任务 2’ 探 究 问 题 请完成探究问题: 1、试用“属性”检查器中的“调整到路径”“旋转”等选项,看看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2、绘制引导线时,引导线的颜色、粗细对动画有没有影响呢?引导线是否可以有交叉点? 3、 被引导层中的动画类型必须是动作补间动画吗? 4、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问题 回答问题 体会引导线动画的效果,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的作用。 3’ 请归纳: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步骤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添加引导层; 在引导层用铅笔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绘制引导线 4、将元件中心点吸附到引导线的两端,注意单击“贴紧至对象”按钮。 回答问题 分析归纳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2’ 任 务 进 阶 师:请完成任务一: 是否可以让两个运动对象使用同一个引导层?挑战一下再增加第二台车,晚1秒钟出发,5秒钟到达,和公交车沿一条轨迹行驶吧。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微视频《两叶一线枫叶运动》,用所学方法完成任务一。 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 《两叶一线枫叶运动》。 用所学方法, 完成任务一 学生台前 演示讲解 加深引导层的概念,掌握制作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8’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从大连开发区到中山广场走市内路线交通方便吗? 告诉大家好消息:大连正在修建大连湾跨海大桥。 播放视频《大连湾跨海大桥》 欣赏视频 本课高潮 提高兴趣 德育渗透 4’ 师:请同学们任务二:再增加第三台车,走大连湾跨海大桥这条路线。 挑战一下:多台汽车,多个引导层的动画吧。 请自主学习微视频《两叶二线枫叶运动》,用所学方法继续完成 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 《两叶二线枫叶运动》。 用所学方法, 尝试操作 完成任务二 学生台前 演示讲解 逐渐加深任务难度,抛出问题,解决问题。 5’ 巩 固 拓 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运动轨迹都是不规则的,我们都可以用引导线动画来描绘。 请完成拓展任务三: 请自选实例,用引导线动画来描绘,体验自然界的美。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小组合作 创作作品 展示作品 激励学生探索,加深引导层概念理解,巩固所学。 5’ 课 堂 小 结 总结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要点 归纳总结 利用课件,总结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要点。 2’ 课堂 检测 请完成课堂检测: 1、引导线动画是在( )动画基础上完成的。 2、引导线要绘制在( )图层。 3、被引导层位于引导层( )。 4、在被引导层上,应使元件的( )分别与引导线吸附。 5、在播放动画时,引导层的内容( )显示。 打开“问卷星”网址链接, 当堂完成检测。 利用“问卷星”网, 当堂反馈检测情况。 4’ 八、《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成简单补间动画之后进一步学习的比较复杂的动画过程,使运动对象按照自绘的曲线运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引导线动画的效果,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的作用,熟练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方法,利用引导线动画实现丰富的运动轨迹,体验自然界的和谐的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反思: 在教学设计环节上,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一个课前视频《篮球的运动》,自主学习简单的引导线动画制作方法,并且一开始上课就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这一做法大胆的突破了以往课堂陈旧的做法,采取了当今课改翻转课堂的一些新做法。调动了学生的课前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情境上,围绕大连正在修建的连接开发区到中山广场的大连湾跨海大桥进行,是本节课的设计亮点。 3、在教学过程上,围绕几台车在大连湾跨海大桥所在地图运动进行的。首先,通过完成前测题:一车一线运动,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引出本节课课题。再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讲解本节课要点。再让学生挑战完成四个自主探究问题,突破本节课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作用这个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二车一线、二车二线即二个运动对象使用同一个引导层,多个运动对象多个引导层的引导线动画制作的方法。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引导线动画制作的奇妙,而且体会到了跨海大桥的优越性。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原本以为学生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实际上是学生在探究任务二时,就有个别学生跟不上课堂思路了,此时教师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应该多多发挥“小先生”的作用,面向全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课节课的内容。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