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说出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因素。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 (3)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叶片的结构,并仔细说明各结构的组成及功能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概述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 叶的结构和功能;临时切片的制作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再结合教师课件讲解知识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展示图片“大树底下好乘凉”,提问,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 2、继续提问“我们人的皮肤在太阳的光照下,会有什么感觉,那大树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 3、讲解本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订正学案预习检测部分 二、蒸腾作用的现象及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 1、阅读课本48—49页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学案探究主题一的1-3题。 2、请同学来回答学案探究主题一的问题,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分析概念并提醒学生勾画。 3、请同学来回答第二题,蒸腾作用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植物叶片面积大小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动态过程,总结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提问“除了叶片面积,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带领学生勾画课本内容,并回答第三题 三、叶的结构 既然说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那么我们就要清楚叶的结构,学习制作临时切片并观察。 1、播放“徒手切片制作临时切片的实验”视频,观察叶的结构,老师在视频播放时对于一些易错点进行讲解,提醒 2、请同学们根据视频以及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学案探究主题二的问题 3、请同学来回答学案探究主题的第一题,归纳出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一取,二切,三放,四选” 4、请同学来回答“叶的结构”,完成学案上的结构图,同时PPT展示叶的结构图,并做一定的补充(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 5、分别对各个结构进行仔细的学习(表皮、叶肉、叶脉),重点是气孔。 6、PPT总结各个结构的特点及功能,记忆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7、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8、完成课堂练习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结合课本和课堂开头“大树底下好乘凉”让同学们思考,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引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板书: 绝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以气体由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影响因素:叶片面积大小等 二、叶的结构 临时切片:一取,二切,三放,四选 表皮:保护组织,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叶的结构 叶肉: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叶脉:输导组织(导管,筛管)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