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知识方面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教学幻灯片(PPT),相关教学视频。 2.演示实验材料准备:试管,卫生香。 3.课前分组:学生4人一组。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采用实验回顾、演示实验、经典实验分析、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方案设计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重要概念,再通过总结概括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 导入问: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答: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 问:实验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自己制造的。 板书:光 有机物 ? 引言: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回答,概括结论。 倾听思考,阐述想法。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概括结论。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 讲: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科学家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合教材、课件,展示经典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活动一】:想一想,议一议 引导学生阅读海尔蒙特实验过程的资料,课件展示思考题。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活动二】:课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请你分析,小鼠为什么能在容器中正常地生活?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够在光下释放出氧气。 问:这个实验不能直观地看到植物释放氧气,你能否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事实呢? 小组内讨论2分钟,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讲:可以给大家三个提示:选什么植物?怎样收集?怎样检验? 请学生一同演示实验:检测植物制造的氧气。将未熄灭的卫生香放入试管中,复燃了。 问:这个实验验证了什么? 植物能够制造氧气。 板书: 问:普利斯特利当时根据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即蜡烛燃烧和小鼠能把空气“变坏”,植物可以把“坏空气”变成“好空气”。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阅读教材,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实验过程及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演示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从培养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问:这个“坏空气”是什么气体呢? 问:二氧化碳是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呢? 讲:科学是严谨的,我们需要对假设进行检验。所以,请各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4分钟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实验方案。 提示: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讲:我这里也有一个实验装置,在材料的使用上是否能减小误差呢?其他班的同学取了两个装置中的叶片进行检测,实验结论是什么? 板书: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问题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水 问: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唯一原料吗? 讲:如果是,那么两侧物质应该是等值的。1804年瑞士学者德·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他的结果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氧的总量,远远超过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问:你认为他的研究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呢? 讲:由于实验中只用到植物、空气和水,别无他物。他断定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不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讲:1930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发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植物中的水。 问:这个实验结果能否为你的假设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呢?通过两个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 思考、分析问题并进行推理。 ?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推理能力。 四、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问:水与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有机物中储存能量,而水与二氧化碳中没有能量,能量从何而来? 板书: 实验原理推测。 ?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推理能力。 五、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问: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能制造有机物吗?具有什么结构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讨论:你能找一种植物来进行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吗? 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呈黄白色。 讲:有同学用它做了绿叶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板书: 思考、分析问题并进行推理。 ?结合之前学过的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推理出科学的结论。 六、光合作用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引导学生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并写在纸上。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写在纸上:同学间交流。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新知融会贯通,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问:种植植物不能过疏也不能过密,要合理密植,为什么? 答:充分利用光能。 问:为什么农田中的庄稼总是种成整齐的一行一行? 答:利于空气流通,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 分析原因,表达交流。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总结提升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殖、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进一步提升:爱护绿色生命,就是爱护人类。倾听,提高责任感。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