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技术《形状补间动画》 案例名称 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形状补间动画》这一节课是人教版的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2章flash动画初步“制作补间动画”的动手实践内容。教材设计偏重于让学生掌握补间动画的制作内涵和方法。之所以形状补间动画如此重要,一是激发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兴趣;二是在帧的“补间属性”下拉框的选择中除了“动画”可选择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看到“形状”也可选择,“形状补间”动画是falsh动画的一种重要类型,学生有必要认识和掌握。作为补充教材,本课的内容难度大。怎样让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技巧呢,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圆变方”、“文字变变”、“悟空变八戒”及“悟空翻跟斗”四个任务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在flash8中“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方法。 ②认识到“分离”关键帧里的元件是进行“形状补间动画”的必要条件。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分组学习”、“案例学习”、“演示法”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欣赏和评价作品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交流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探索过程的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教学内容与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整合,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及科学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二节课已经学习了“移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学习中他们对falsh动画制作工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非常喜欢动画制作。他们在“移动补间动画”制作过程中看到过“形状”二字。因此,本节课我将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找到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任务设计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生活体验”、“知识迁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展示评比学生作品、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表现以及赏析作品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本节课与学生熟知的我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能72变的孙悟空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创造教育为重点,做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和实际密切联系,巧设任务,步步为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通过设计字的形状补间动画让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关键是要“分离”元件。通过创设一个悟空翻跟斗的动画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应用所学知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3.学生素材:相关flash原文件。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动画简介 知识目标 动画 简介补间动画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浏览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课文 课文内容 a e 建立表象,帮助正确理解补间动画 5分钟 下载 分组制作补间动画 过程与方法 动画文字 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动画对象 a e 帮助掌握补间动画的方法 5分钟 下载 评选优秀的课堂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画 动画 a I 升华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思想 问题记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比 ? 较 ? 导 ? 入 一、动画导入,温故知新 ??? ? ? 5分钟 出示移动补间动画及形状补间动画两个不同的动画作品。问学生:这两个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 板书课题 ? 学生观看动画片比较异同,回答问题。 ? 学生通过对示范作品的观察,发现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兴趣。 比较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了解falsh动画的分类,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 ? 学 ? 习 ? ? 新 ? ? 知 ? ? ? ? ? 学 ? ? ? 习 ? ? ? 新 ? ? ? 知 ? 任务一:“方变圆”,激发兴趣 ? ? 5分钟 演示教学法。演示任务1动画。让学生看了之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启发学生:两个任意形状间的变化。 你能制作一个正方形变成圆的动画吗? ? 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完成任务1:两任意图形形状补间动画的创作。 ? 2: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同桌相互比较作品。 教师演示时引导学生从帧的属性里找出“形状”。 ? 练习布置不限制老师的示例图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试探完成形状补间动画更好。因完学生已经有移动补间动画制作的经验。 任务二:字的形状变化 :“我”变“你” ? 10分钟 1、直接出示任务:把“我”字变成“你”字。 鼓励学生先试,找出问题。 提问:变了吗? 2、提示:“分离”元件的操作。 3、板书:分离元件(Ctrl+B) 1、自己试做; ? 2、找出问题; ? 3、听老师讲解后再做,完成任务二。 由于字一开始就是一个元件。元件在没有分离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形状渐变的。此任务引出本节课的难点并由学生探究突破。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直接利用绘图工具“画”出汉字后再作动画的现象。如果这样,利用此任务将不能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导到利用文字工具来输入汉字。 任务三:“悟空”变“八戒” ? ? 5分钟 1、指导学生打开任务三原文件。要求学生完成“悟空”变“八戒”的动画制作。 ? 2、小结:分离元件是形状补间动画的前提。 ? 学生试着完成任务。 ? ? 1、巩固分离元件教学难点。 2、素材应用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及应用。 本任务学生较易完成。 任务四:“悟空翻跟斗” ? ? ? 13分钟 1、出示“悟空翻跟斗”动画,创设情境。分析悟空怎样翻跟斗。你能想出办法来吗? ?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悟空翻跟斗 ? 4、指导学生打开原文件并完成任务。 1、分组思考回答悟空翻跟斗的方法。 ? 2、学生操作。 ? 3、展示评价作品。作品完成最快的学生奖励“孙悟空”图片。 ? 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通过本课所学形状补间动画解决问题。 3、通过评价激励手段 学生虽能想出很多办法,但在此示例中只能通过悟空变形来实现。课后自己感觉这部分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较少。在练习设计上虽然紧扣“形状补间动画”这一教学目标,但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能力”不利。 总 ? ? 结 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点评学习效果。 2分钟 口头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 作业 请同学们从校园网上下载任务4原文件,继续把作品完善好后发到老师邮箱。 板 书 设 计 形状补间动画 一、“方”变“圆” 二、“我”变“你” ???分离元件(Ctrl+B) 三、“悟空”变“八戒” 四、悟空翻跟斗 教 ? ? 学 ? ? 反 ? ? 思 通过本课教学,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基本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会形状补间动画,并能很好地应用实属不易。教学任务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启发性;演示、比较等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逻辑、创新思维及软件操作能力。 一堂课下来,虽然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感觉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须努力。一是课的设计上,感觉内容过多。有的任务有少数学生因操作时间不够没有完成好。二是在课堂上“牵”学生走的时间与次数较多,应给予学生更多地自由创作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