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汽车转弯——引导层动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由高国军主编,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一书中的第二单元。本节是学生在学完绘图基础、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引导层动画时Flash动画制作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动画效果,因此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Flash作品的综合制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Flash的基本界面,会利用铅笔、钢笔等绘图工具进行基本图形的绘制,能制作常见的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动画片,从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又有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的情况。因此,教学设计应考虑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循序渐进,为学生所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引导动画的作用及其应用; 2)会使用铅笔、钢笔等绘图工具绘制引导线; 3)熟悉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步骤,会制作引导层动画。 2、过程与方法 1)在制作“汽车转弯”案例的过程中体会、掌握引导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通过参与Flash引导动画作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体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制作动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创新设计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层的创建、引导线的绘制、元件在起点和终点的吸附。 2、难点: 1)用添加关键帧的方法调整运动对象的方向。 2)多图层引导动画的制作。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创设情境、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效果评价这样的教学流程及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学法 “教是为了学,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精彩案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任务让学生晓,方法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效果让学生看,评价让学生议。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和相互合作相结合完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Flash软件、极域电子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案例素材、任务单、评价单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案例1(车沿直线行驶)和案例2(车沿曲线行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实例效果中的不同点,并请一位同学回答。 案例1 案例2 不同点:案例1中小车的运动路径是直线,案例2中小车的运动路径是曲线。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引导层动画,学习怎样让对象沿曲线运动。 2、新课讲解 认识引导层动画:引导动画是指对象沿着指定轨迹(引导线)运动的动画。运用引导动画技术可以制作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动画,比如:月亮围绕地球旋转,鱼儿在大海里遨游,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等。 一个引导动画至少需要两个图层——上面的图层是引导层,下面的图层是被引导层。 ①任务一:制作案例1——车沿直线行驶 ??? 要求学生运用上一课的补间动画知识完成案例1的制作。 要点: 1.制作背景图层,插入背景图像; 2.制作车图层,创建车元件; 3.创建补间动画。 ②任务二:制作案例2——车沿曲线行驶 教师讲解案例2的制作过程。然后学生完成案例2的制作。教师巡视课堂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案例2使用了引导层动画技术,它是在案例1的基础上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来实现车的曲线运动效果。 ③引导层动画制作步骤小结 通过前面两个案例的制作,请同学们小结一下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制作动画补间; 第二步,在被引导层(补间动画图层)上方添加引导层; 第三步,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线; 第四步,设置动画对象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与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对齐。 3、课堂练习 任务三:制作课本案例——小瓢虫走迷宫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3的制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微课”视频的讲解。 教师巡堂,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注意: a.引导线不能是封闭的曲线,要有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线条必须是连续的,不能间断。 b.启用“紧贴至对象”工具,使被引导对象准确吸附到引导线上。 c.引导线在最终生成动画时是不可见的。 d.利用添加关键帧的方法和任意变形工具,调整被引导对象的方向,让被引导对象跟着引导线转弯。 5、课堂评价与小结 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完成小组评价表。 1)通过制作引导层动画,掌握Flash基本动画制作的操作方法,培养Flash软件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经验。 2)学会利用辅助学习软件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九、反思 1、教学手段信息化: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 2、学习过程多样化: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个人学习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方式,既遵循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教学评价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网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评价促进教学,鼓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后期的学习中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