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分门别类建新家 一、教材分析: 《分门别类建新家》是省教科院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文件管理好习惯》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依据主题《分门别类建新家》确定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以下两个层面: 基础知识:文件夹。 基础技能:创建文件夹及重命名。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四年级学生。 已有知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文件的基本组成及命名规则,会识别各种类型的文件。 已有技能:经过之前第一节课有关文件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选定文件,如何正确打开、关闭文件和重命名文件的方法。 学习差异: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年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梯度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明确为使文件分类整理而创建文件夹。因此,本节课教学也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规范的一节课。同时,由于本课中知识偏于概念化,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不要浮于表面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世界也有自己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硬盘分区,会对分区重命名。 2、学会创建文件夹,了解文件夹的层级及包含关系。 3、会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并做有意义的命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2、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生活及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世界也有自己的规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利用分类思想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硬盘分区,会对分区重命名。 (2)学会创建文件夹及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 (3)理解文件夹之间的层级及包含关系。 2、教学难点 (1)根据需求,能在适当的位置创建文件夹,并做有意义的命名。 (2)理解文件夹之间的层级及包含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教法采取讨论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 2、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迁移融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突出本课重点与难点,本课以“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主题。环节二:学习新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提出4个小问题,合理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环节三:巩固练习,强化目标。环节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教师继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体会文件夹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作用。 教师采用这种预设主要体现了两种教学观:第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采用问题式的方法,将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进行解决)。第二,体现教师启发与引导的作用[教师将生活中的问题和学习知识内容进行了紧密结合,采用“问题(来源于生活)——学习实践(课堂学习)——问题(回归于生活)”的过程,最后通过学习反馈,让学生知道学会了这些知识可以在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让学生搞清楚文件夹的层级和包含关系。课堂上一方面采用技术手段即教学课件的方式呈现问题,另一方面,采用讨论、讲授、知识迁移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预期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1、教师:全屏广播“电脑桌面”的两幅对比图片,并提出问题。(一幅“桌面”仅有少量的应用程序快捷图标;另一幅“桌面”不仅有少量的应用程序快捷图标,还罗列了大量的图像、音乐、文本等文件的图标) 【问题1】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更喜欢哪一个“桌面”?为什么?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 【问题2】同学们觉得这个电脑桌面整洁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3、教师:课件演示“学生书桌”的两幅对比图片。(一幅“书桌”文具、书本杂乱堆放;一幅“书桌”只有文具盒和文件袋,摆放整齐)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作答。 4、学生:观察教师课件演示,回答。 (预设分析:可以使用文件夹帮助解决整洁的问题,还有吗?学生继续做出回答) 5、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创建文件夹 整洁】 (二)学习新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规划硬盘分区 1、教师:为了桌面的整洁和文件安全,以及不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通常我们不会将文件夹和文件摆放在“桌面”上。而是存放于“计算机”(windows XP系统称之为“我的电脑”)中。 2、教师演示讲解:双击打开“计算机”,介绍硬盘分区。 3、教师演示操作:修改分区名称,将C盘命名为“系统”。 4、学生练习:观察老师的演示操作后,分别将其他分区重命名为“学习”、“娱乐”。 【2】创建文件夹 1、教师:演示操作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板书:右击 新建 文件夹】 2、教师布置任务:创建一个以学生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3、学生:练习创建文件夹并命名。 (预设分析:学生创建文件夹确认后,文件夹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无法将其重命名为自己姓名) 4、教师:提醒学生利用“文件重命名”、“分区重命名”的方法(知识迁移)给自己的“新建文件夹”重命名。 【板书:右击 重命名】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创建分类文件夹 1、教师:课件演示文件夹内存放的文件。(罗列了大量的图像、音乐、文本等文件) 【问题3】如何对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整理?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多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汇报分类方法。 【板书:分类】 (预设分析:根据文件类型分类、根据时间分类、根据内容或主题分类) 4、教师布置任务:依据学生自己的分类方法新建子文件夹。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共性问题。 (预设分析:部分学生并未在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创建子文件夹) 【4】文件夹的层级关系 1、教师:列举我们的家庭成员,他们是长辈或同辈关系。文件夹也是一个大家庭,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上下级呢。 2、教师课件演示:文件夹目录的树型结构。 【问题4】请同学们观察,文件夹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学生思考:文件夹的上级与下级之间是什么关系?谁是谁的子文件夹? 4、教师重点讲解:突出教学重难点,明确树形结构关系。 5、学生:回答。 (预设分析:是包含关系,下级文件夹是上级文件夹的子文件夹。) 6、学生再次练习:重新在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创建子文件夹并重命名。 (三)巩固练习,强化目标 1、教师布置任务:观察“做一做”文件夹中的文件(照片和绘画作品),确定分类方法,在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创建子文件夹。 2、学生:参照课本,分析分类方法及创建子文件夹的个数。 3、学生练习:依据自己的分析规划,创建子文件夹并重命名。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互帮互助。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教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分类思想。 【问题5】同学们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分类思想? 2、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3、教师课件演示:书包、图书馆书柜、衣柜、垃圾分类等。 (五)自我评价,系统回顾 1、教师:打开“智慧星”文件夹,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客观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收获属于自己的智慧星! 九、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