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年级:八年级班级:1人数:22日期:5月18日学科:生命科学课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课时:1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关注生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这一部分介绍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是第五章第2节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该部分的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将之前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的作用。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从而建立起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前期已学习了生物的类群、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基本的概念,但是还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情况之中,对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学习能量流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有趣的实例分析,建立起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许多食物链是相互关联的,从而形成了食物网。出示草、青蛙、鹰、蛇、蝗虫。请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画出一条食物链。说一说,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有什么意义?食物链的箭头不仅代表吃与被吃的关系,还代表了能量的传递。学生独立完成食物链,思考问题。复习食物链,引出能量传递。能量流动的过程假设将某种水果比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我们模拟一下它的传递,思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能量如何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发生了什么转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如何输出的?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以上问题,并总结交流。通过体验,提出疑问。学生分析、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定性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概括出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能量随食物链的延伸越来越少,我们对于能量流动有了定性的认识,随着科学家的深入探究,现在对能量流动已经有了定量的分析,阅读书P86,信息库,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玉米,你将选择以下哪种生活策略?先吃鸡再吃玉米。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阅读文章,学习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概括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总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探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功能,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有感而发。初步建立起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命,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意识。板书设计:(见下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来源:阳光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光合作用)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能量的输出:呼吸作用消费者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反思余佳玮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食物链”展开对于能量流动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定性分析能量流动。在定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与细胞代谢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例如绿色植物固定光能的方式—光合作用,能量散失的途径—细胞呼吸作用以及能量的转化方式等等。鼓励学生小组学习,互帮互助,用已有的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并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表达交流。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信息库,学习十分之一定律,通过实例分析,尝试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而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启发学生建立关注身边其他生物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意识,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在引入部分,采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模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更形象地认识能量流动的过程,也增添了学生学习能量流动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分析并串联起能量流动的过程。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倾听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表达交流。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定量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些问题的导向不是很明确,没有衔接好。比如能量的转化应该怎么回答,能量流动的特点如何概括,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精细化,有导向型。在定性分析能量流动时,学生能通过十分之一定律理解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缩短食物链,但是还存在一些分歧,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可以提炼出来,作为课后思考留给学生。在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的时候,ppt上出现的能量金字塔没有来得及解释,应该预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分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能量流动的特点。课堂语言有的地方不是很规范,比如说到能量的输出时,涉及到动物的粪便与遗体的去向时,采用“生前”“死后”的说法,描述不规范。整体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的预定目标,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和老师引导的状态下,用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也能运用课堂上习得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由于整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有些内容还没有开放,情感教育还没有渗透,缺少学生记忆内化的过程。在课上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一堂好的生命科学课,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引起学生对于生态的关注,那么这节课才是有意义的,学生也会受益终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和教法,提高专业素养,并实践到教学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