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点分析 学生对圆的认识仅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虽已初步认识圆,但对于正确建立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学生尝试相结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领略圆的美丽,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欣赏几组美丽的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步感悟圆的特征。 1.对比学习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的不同,抽象出圆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圆与以往所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师: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参与课堂,通过动手摸一摸,初步感悟圆是封闭平面图形这一特征。 2.动手操作、创造一个圆。 师: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学生对圆并不陌生,对圆有表象认识,创作圆并不是一件难事。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画圆。 (课件出示多种画圆的方法) 师:同学们可能想到了许多办法,这些方法均可画出圆。 师:现在我们一起动起手来,画一画,剪一剪吧! (选取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临摹画圆,简单而有效,易于实现) 开放探究、理解圆的特征 借助自制圆形卡片教具,根据教师引导展开探究 对折几次,画出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折痕相较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O),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叫做半径(r),过圆心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d),以及他们的字母表示。 3、圆有多少条半径、直径? 量一量在同一圆中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4、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将自制的圆形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操作观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学生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知道折痕的交点叫圆心,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叫半径,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吗?举例说,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限定“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就是半径的2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堂练习、拓展应用,感受圆的价值 1、选取学生容易疏忽的有关于圆的特征的概念,进行判断考察,及时巩固新授的知识,讲练结合。 2、拓展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装在哪里? 鼓励学生尝试动手探究,制作不同形状车轮,找到中心点A,模拟车轮滚动起来,观察A点运动痕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过程,认识了圆的特征,知道了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道了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不禁感慨,圆是一个神奇的图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