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形状补间动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2章《Flash动画初步》《制作补间动画》中的《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教材由浅入深,注重任务驱动,体现学生活动。 二、学情分析: 前面几节课,学生对Flash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绘制一些图形,能够创建简单的动画。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就轻松多了。学生能够在自然的过渡中得到提高。教师将有针对性地实例演示,极大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目标 (1)了解补间动画的定义; (2)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演示、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来完成实例任务,体验Flash软件生成补间动画的过程。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及互助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 四、教学重点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键帧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思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大屏幕播放动画导入。 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自制的Flash补间小动画给学生欣赏,由此引出:形状补间动画。 师:同学们,在刚才播放的小动画中,圆变成了月牙,圆变成了方形,孙悟空变成了猪八戒,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形状补间动画”,学会了它,你就成了魔法师,想让它们怎么变就怎么变! 板书课题 1、仔细欣赏老师播放的动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3、学生齐声回答:形状发生变化。 创设情境来引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兴奋时,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探 究 新 知 活动一:图形变形 “圆形变方形” 10分钟 演示教学法。演示活动一动画。让学生看了之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通过实例引出形状补间动画的定义。 启发学生:两个任意形状间的变化。 你能制作一个五角星变成圆的动画吗? 评价学生的作品。 1.学生完成活动一两任意图形形状补间动画的创作。 2.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同桌相互比较作品。 1.教师演示时引导学生从帧的属性里找出“形状”。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强调选择性学习,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学。 3练习老师的示例图形可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活动二: 文字的形状变化 : “运动会”变“艺术节” 10分钟 1、直接出示活动任务:把“运动会”字变成“艺术节”字。 鼓励学生先试,找出问题。 提问:变了吗? 2、提示:“分离”元件的操作。 3、板书:分离元件(Ctrl+B) 4、小结:分离元件是文字变形的前提。 1、自己试做; 2、找出问题; 3、听老师讲解后再做,完成课件展示的活动二。 1.由于字一开始就是一个元件。元件在没有分离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形状渐变的。此任务引出本节课的难点并由学生探究突破。 2.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悟空”变“八戒” 10分钟 1、指导学生打开活动三原文件。要求学生完成“悟空”变“八戒”的动画制作。 2、以小组为单位,作品展示并评价。 3、小结:转换矢量 图是位图变形的前提。 ? 学生试着完成任务。 1、素材应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及应用。 2、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合作的课堂情境。 总 结 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点题。 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申到学生的人文素养。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多动手实践。 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作业 制作数字3、2、1倒计时的变形动画。 板 书 设 计 形状补间动画 一、图形变形 1.实例:“圆形”变“方形” 2.形状补间动画的定义。 二、文字变形 1.实例:“运动会”变“艺术节” 2.分离元件(Ctrl+B) 三、位图变形 1.实例:“悟空”变“八戒” 2.位图转换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形状补间动画,总体效果不错。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厚,能基本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一堂课下来,虽然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感觉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须努力:一是课的设计上,感觉内容过多,时间有些紧张。有的任务有少数学生因操作时间不够没有完成好。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制作的活动都是按我的意愿做的,应给予学生更多地自由创作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