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案基本信息名称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执教者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是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入门课,在实验室里观察多种植物的形态特点,进一步了解植物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植物,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识别常见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分析植物的器官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形成科学观察植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观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难点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统一关系。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通过对课件显示内容的讨论,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观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2分钟)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从而引出观察的课题。观察各植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会获得哪些信息呢?观察、描述图片内容。通过学生对图片内容的观察、描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讲授新课(35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的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图片并参照课本图3—1与3—2分析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各自特点。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指出根系是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构成。须根系由不定根构成。学生对比自己的分析总结结果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加强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多媒体展示小麦、大豆、白菜、月季、高粱等植物的根,提问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小组进行交流,代表发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真体会事物的本质。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竹子)的图片并参照课本图3—3分析植物竹子茎的特点并总结。茎上有节,节是茎的特征,节上有叶和芽。小组讨论、总结并发言。培养学生会交流的科学品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思考:我们常吃的蔬菜哪些是茎?茎与根主要的区别是什么?(1、从结构上2、从生活环境上3、从功能上三方面。)看书并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总结回答。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对比能力。用多媒体展示植物叶的图片并参照课本图3—4进行提问:茎上有叶,叶有什么特点呢?讲解:完全叶由叶片、托叶和叶柄三部分构成。学生看书与图片进行回答。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地位。展示几种虫媒花(例如:月季花)和几种风媒花(例如:狗尾草的花)。让学生阅读相应的课本内容并作总结。填写44页的表格。同学生学习、讨论以后选三种多媒体图示进行表格填写。通过此活动,加强学生对生物表格的认识。我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说出下列图片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展示马铃薯、甘薯、荸荠、藕的图片。讨论、交流二者的不同及不同的原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予以肯定性评价,借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植物为什么会有变态根、茎、叶的存在?(提示:与植物的环境相联系。)学生分析并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阅读资料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堂小结2分钟植物根、茎、叶、花的特点。植物根、茎、叶、花的结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布置作业1分钟用我们学到的科学观察的知识,观察并描述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板书设计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植物根系的概念及分类。植物叶的结构及叶脉的分类。植物茎的结构特点。植物花的分类及相应特点。植物根、茎、叶、花的结构与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对植物根、茎、叶、花的观察,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顺序、方法,为以后的生物课程奠定基础,整节课内容紧凑学生互动活动多,师生配合默契成功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个人对本节课比较满意。2、课程中学生通过对植物根与叶的观察、发现并总结是本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学生生通过这个环节既掌握了科学观察与总结的方法,又从中发现并总结出本节课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3、课程中,有些学生对观察的顺序还不够明确,总是出现总结的分类混淆,故在教学中应多进行单个指导。4、通过其他老师的评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若再重讲这节课,应加入教师对植物根、茎、叶的简单绘画过程,以及学生绘画后出现的错误分析总结的师生讨论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了解的加强,整体课堂的时间再稍做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