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6)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8.自动运算出结果--数据的加工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鄂教版(2016)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8.自动运算出结果--数据的加工 教案

资源简介

《自动运算出结果——数据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鄂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
教学目标:
思想与观念: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问题与情境:
1.通过对零花钱支出统计表进行分析,学习在Excel中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习Excel中对数据进行加工常用的几种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Excel,了解其作用;
2.会使用简单公式对数据进行加工;
3.会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加工。
学情分析:
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EXCEL表格中数据的录入、格式、排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Excel中公式的运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感性认识。当他们学以致用以后,觉得电子表格既神奇又实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编写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理解活动单元格在公式中的作用,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检查电子教室系统是否正常。
2、制作PPT演示课件,整理教学辅导资料。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任务驱动”为主,借助“零花钱支出统计表”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适当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直观教学,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中,让知识的传递、迁移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的实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计算数据,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下面来做一下口头计算好吗?1+1=
、21+31=
、150+450=、
1450+1150=
。当数据的位数越来越多,我们会感觉到计算越来越难,越来越吃力。下面介绍从古至今的一些计算工具。
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是非常费时的并不一定准确,那计算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自动运算出结果——数据的加工》。
(设计意图:利用数学口算的激趣,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解读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思想,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块分解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公式运算(完成零花钱支出统计表)
1、教师设疑,合作探究,寻求方法。
①教师出示零花钱支出统计表,学生分析怎样完成各位同学九月消费情况的“合计”。
②学生结合教材,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辅导。
2、教师讲解,完善公式的应用,学生练习。
①老师介绍在EXCEL中,公式的应用必须以“=”号开头。并通过输入数字与单元格地址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科学的公式应用应该是输入单元格地址。
②学生打开桌面上“零花钱支出统计表”,完成各位同学九月消费情况的计算。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为后面的教学铺好路。
3、归纳总结,理清思路。
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将在此环节建立公式应用的知识体系。
理清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须以等号“=”开头。
②输入相应单元格的地址,而不是相应单元格的数字。
③在输入公式的过程中,不能包含空格。
④若要更改公式,可以双击该单元格或在对应的编辑栏中修改。
(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难点作简要提示,通过参考教材、与组员交流协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新知,另一方面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落实。)
任务二:批量求和
首先教师质疑:一个个的输入公式计算效率低下,远不能体现出excel强大便捷的计算功能,我们能不能快速批量计算呢?
紧接着让学生打开
“批量求和”相关文件,仔细观察此动画,合作交流,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练习。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让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演示其操作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情况,教师适当强调补充。[在拖动前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黑十字)。]
学生再练习。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寻求答案。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任务三:函数运算
这样计算大家觉得比传统的计算快多了吧,电子表格除了能直接输入公式计算外,它还可以直接使用函数运算?
紧接着让学生打开
“求和函数运算”相关文件,仔细观察此动画,合作交流,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练习。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让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演示其操作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情况,教师适当强调补充。
学生再练习:在“零花钱支出统计表”中,在第七行后添加一行“小计”,利用“求和”函数计算出结果。
【练习】注重实践,强化运用
以学生现在的发展为起点,搭建分组学台,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大块的主要目的。
在这里,我出示了以下操作任务:
知识巩固类:
1、打开“练习”,快速完成相应的计算。
2、打开“文化名楼探究小组黄鹤楼一日游开支情况表”,完成相应的计算。
拓展提高类:(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
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棋盘上麦粒的计算。打开“棋盘上的麦粒”文件完成每一格的麦粒数。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指导,重点指导对象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并且让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任务布置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测试】展示作业、交流评价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价。
2、教师小结作业得与失。
a.公式都是以“=”开头。
b.在公式计算时应使用单元格地址,而不要直接引用单元格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业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也认识到了自身还存在的问题。)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