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蝌蚪找妈妈-角色动画》说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角色动画》是2016年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第18课的教学内容,该课是Scratch编程单元的脚本设计课,利用Scratch做动画,将动作控制模块化,将计算思维融入趣味性的操作当中,这节课用故事吸引学生,用问题解决思想引领学习,从这个基础上来构建课堂。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Scratch编程的第二节课,在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属于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2016年鄂教版这套教材,选用Scratch不是首创,其程序模块化设计思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且运行方式多样,边学边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思路,将学习任务由大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复杂的任务简单化,从这课的学习中可以体现出来。 二、说学情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趣味足以吸引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引导。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分心,对学生的思维流程有所妨碍,这时候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方便,利用微课、电子教材、网页辅助等多种方法,努力创造学生均衡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为学生的发展立了大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思路,由创编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角色动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为了更好的做好突破教学重难点,如何利用动作脚本创编角色动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思路,利用视频创造教学情境,利用评价激励学生。 在学法上,主要是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采用网站网页辅助,微视频、电子教材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接受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支架,更有利用学生接受性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围绕学生动画创编来进行。故事情节为牵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的互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视频导入,明确目标任务:由《小蝌蚪找妈妈》动画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对创作动画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任务,学习使用Scratch创编动画。创编动画之前,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预设自己的活动流程,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始创编。 初步尝试创作,独立探究:学生开始尝试完成任务一,删除舞台上的小猫角色,导入妈妈角色,绘制蝌蚪角色并调整其大小,更换舞台背景。学生创编时,可以利用电子教材、微课、网页等提供帮助,边学习,边作自测,获得星星自主奖励。该环节设计时间控制为5分钟以内。 交流反馈,展示与互动:完成任务一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教师为该同学加分,以示鼓励。学生展示完成后,互相帮助将舞台清理好,背景、两个角色是否导入,大小调整合适。该环节是作为动画设计的前期准备,即将角色与舞台背景准备好,舞台的所有内容还是静态画面,教师在此时,引导学生制作动作脚本,并分析妈妈与小蝌蚪的动作特点。由此将动作脚本的制作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布置学生开始完成任务二。 小组合作,完成动画: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尝试将角色控制动起来,不拘于教材,而是把基本动作教给学生,让学生控制角色,并自己摸索出其他更有创意的动作。这一环节除借助于微课辅助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互帮互助,及时鼓励学生将作品保存上传。尽量鼓励学生本组内角色创作完整,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一只蝌蚪如何快速绘制多只。完成任务的学生请举手示意。 全班展示,扩展训练:这一环节,展示学生的动画,最先完成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注意挖掘学生作品的丰富多样性,并展示学生作品中的优秀方法。此环节为学生评选优秀达人、优秀小组作好积累。至此所有基本训练,动画创作方法基本完成,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进行扩展创作,教师为学生提供素材,鼓励学生创作一些更漂亮的动画作品,及时上传,作为学生个人的成果展示。最后以展示优秀作品、优秀小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将本课所学进行小结。 五、预期效果 预期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Scratch的角色导入、动作脚本设计等方法与技能,并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培训学生的信息意识,将生活中的事实与动作创编,软件学习相结合,转换为算法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