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鱼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鱼类》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一节课。关于鱼类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旧教材讲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 有无脊柱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根本没有这种概念,只有首先通过直观图片了解脊椎动物的骨骼,再进一步归纳脊椎动物概念,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再通过实例列举,让学生掌握脊椎动物概念。 鱼类是学生常见的生物,但很少仔细观察。学生利用分组实验了解鱼类运动和呼吸,其中重要的方法是观察法。首先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环节,了解鱼类的外形和外部结构。再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运动和呼吸,但是单一的观察,无法了解具体的运动过程和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辅助实验来证明鱼类的运动和呼吸过程。鱼类的呼吸中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点至关重要,利用合作讨论来理解其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在呼吸过程中,血液和水的成分改变也十分重要,通过实验的演示来了解其成分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鱼类的利用和保护是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直接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最直接的了解鱼类的生存环境及保护措施,再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多姿多彩的鱼类及其利用保护。 二、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大都在十三四岁,好奇心强,好动。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难以理解的生物生理动态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最终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中,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三、教学策略 1、采用实物教学: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剪刀、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清水、硬纸板、小夹子、橡皮筋、纱布、毛笔、放大镜等 五、设计思路 采用实验观察操作与教学同步的方法 六、教学目标 1.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七、教学重点 鱼的主要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八、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主要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九、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由学生吃鱼剩下的鱼刺即鱼的骨骼为例,引出脊椎动物的概念,让学生分清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脊椎动物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引入新课 过渡 鱼类被称作动物进化史上的巨人,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又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 刺激学生探索的欲望 鱼生活在哪里? 展示: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 学生观看 进一步产生兴趣,了解鱼的生活环境 自主学习 巡视全班 学生看课本80-81页内容,理清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等主要内容。 让学生为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活动一 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认识各种鱼鳍。并让学生触摸鲫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讲述鱼体的分部,指出各种鳍的位置。 播放视频 《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我们只观察鱼鳍的摆动就能得出结论吗?那怎么办呢? 那需要怎样设计对照实验呢? 学生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认识各种鱼鳍。并触摸鲫鱼的体表。 认清鱼鳍的位置 观看并思考以下内容:鲫鱼的体形、体色对其水生生活的意义?鱼类侧线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步骤 学会由表及里的一般观察方法,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视频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二 观察鱼鳃和鱼的呼吸 介绍鱼鳃的结构 模拟实验: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展开和出水粘连的状态,给与学生提示 播放视频 《观察鱼鳃和鱼的呼吸》 观察鲫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之间的关系。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会鳃丝在水中展开扩大接触面积而离开水后相互粘连减少接触面积的特点。 观察并思考: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为讲解鱼的呼吸做准备 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适于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的特点。 活动三 观察鱼的骨骼 出示鱼的骨骼模型 仔细观看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通过直观教具,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常见的鱼 课件展示常见鱼的图片 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 感知鱼的多样性 盘点收货 课件展示鱼类主要特征 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课外实践 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 提高保护鱼类资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意识。 十、板书设计 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用鳍游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