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2地面上的动物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从认识地面上多种多样的动物开始,之后以家兔为代表,着重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的意识。为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比较、综合,尝试归纳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使学生能概述地面上动物适应地面环境的特征。(2)观察常见的哺乳动物,概述哺乳动物的特征。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2)利用对现实生活中哺乳动物之间形态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动物,培养关爱多种多样动物的情感。(2)了解动物与人类具有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三、教学重点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难点对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理解。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诊断性评价“小小故事会”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讲述地面上动物的故事,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在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图片并简单讲述自己熟悉的地面上动物的故事。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展示资料的丰富与准确性。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质询,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对动物特征的描述。“认识家兔”外形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家兔的身体可分为哪几个部分?体表被毛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此外,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讨论,小组代表交流,认识家兔的外部形态特征。也能观察到其他外形特征:四肢着生的位置,眼睛的颜色位置等。学生能否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内部结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家兔的内部形态结构特征。在观察中思考问题:想一想,家兔的体腔可分为哪两个部分?各有哪些重要器官?它们的作用与人体器官的作用相似吗?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讨论,小组代表交流,认识家兔的内部形态结构特征。思考膈的出现对哺乳动物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起认真细致的观察力,学会通过比较法来认识事物的异同点。家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消化道主要有什么差异?这说明了什么?家兔的盲肠特别发达,这与它的食性有关吗?联系前面学过的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与家兔进行比较,了解异同点。从家兔的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发达的神经系统与复杂的环境相适应,初步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珍惜生命,感谢父母的恩赐!继续观察,想一想:家兔的心脏与人的心脏有何相似之处?在自然界中,家兔显得很弱小,但依靠自己的机警而生存着,这与什么有关呢?认知家兔的心脏结构与人的心脏的相同处。思考家兔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介绍家兔繁殖后代的方式:胎生、哺乳。我们是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来到这个世界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了解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样可以使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增强了哺乳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思考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思考:你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通过对家兔的了解,请学生来概括家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进行讨论,概括。学会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对家兔的认识了解,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讨论交流,尝试着概括一下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从多种动物都具有的特征尝试归纳出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其他组质询,共同完善对哺乳动物特征的描述。从特殊到一般,了解归纳法的一般规律,初步了解科学研究总结规律的一种方法。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学会自己来总结课堂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知识,方法,情感等。从学生的得失来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动物小档案展评活动”指导学生为动物建立小档案学生选择恰当的时间与方式,为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建立一份小档案,在今后合适的时间进行展出评比。学生能否自主收集有关资料并制成图文并茂的小档案。六、作业布置:课课练P.56~P.601~14七、板书设计§11.2地面上的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