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14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讨论交流,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2)合作交流,能说出俗名和学名的由来,阐明生物学名的组成,知道俗名和学名的差异。(3)结合图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1)能识别生物的俗名和学名。(2)认识分类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很大的进步。(2)体会分类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物学名的含义。(2)动物的分类难点:科学分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多媒体展示校园图片:同学们,漫步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你认识它们吗?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物学家是怎样给各种生物进行命名的?本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共同学习“生物的命名”这一内容。新授:一、生物的命名(一)生物的俗名1.认识生物的俗名人们在认识生物的历程中,对于已经知道的生物都要给予一定的名称,这种人们习惯使用的名称叫做俗名。图片展示:南瓜、牵牛花、刀豆、杜鹃鸟这些生物,同学们知道它们的俗名吗?2.生物俗名的缺陷生物的俗名能生动形象地反映生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其生活习性。但是,渐渐地,人们发现俗名也有缺陷,你知道吗?(1)同物异名图片展示: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同物异名的例子吗?展示图片:大白菜:北方人说的大白菜,江浙常称为黄芽菜。甘薯:又名山芋、番薯、红薯、地瓜等。(2)异物同名异物同名现象也会在交流中造成不便。(3)读音误解如鲸鱼和金鱼,人们也会因为读音不准而造成误解。展示图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生物俗名,虽然形象生动,但往往因为同物异名、异物同名、读音误解等原因,引起了生物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研究的许多困难。因此,创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这是生物学家在千百年前就有的愿望,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二)生物的学名课件展示:自主学习:①生物学名的创立者②生物学名的命名法③生物学名的表示方法1.创立者——林奈展示图片:林耐2.科学名称——双名法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名称叫学名,从而确保了物种的名称不相混淆。是一种科学的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拉丁文表示。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名,表示该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和产地,全部用小写。展示图片:如玉米:Zeamays,前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讨论:(1)把你的姓名与图14-3中的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学名进行比较,姓名与学名有什么相对关系?(2)一种生物的俗名是多样的,而学名却是统一的。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为什么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二、生物的分类课件展示: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有序。引出生物分类(一)尝试分类对课本P112生物进行分类(选择一个角度)提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类1.生物的形态特征2.生存环境3.与人类的关系科学家是怎么分类的呢?(二)科学分类目前,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是等级法。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类系统分为七个等级,由高到低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如植物界、动物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如小麦、猫各是一个种。将家犬、人分别归类:讨论:分类等级从小到大,1、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2、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三)给动物分类对课本P113动物进行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无脊椎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典例脊椎动物:鱼、两栖、爬、鸟、哺将分类结果填入表格。总结:一、生物的命名双名法=属名+种名二、生物的分类1、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亲缘关系2、等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分类(1)动物的分类观看图片。尝试说出名称。认同生物俗名能反映其特点,体会俗名的由来。设疑激趣,认识到有同物异名现象的存在,认同在交流上会带来不便。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生物的不同俗名。观察图片,知道有异物同名现象的存在。观察图片,进一步知道生物俗名还会因为读音造成误解。认同全世界进行统一科学命名的重要性。观看视频,了解林耐,感受科学家的探究精神。说出双名法的组成及表示方法看图片例子,知道双名法的组成。思考并回答。讨论并回答。观看课件,回答。看图回答。巩固应用。结合生活实践,体会分类的必要性小组讨论观看投影比较家犬和人的分类层次小组讨论给动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入表格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一、生物的命名二、生物的分类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