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病毒》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和书刊等视听途径,以及亲身体验(如:患过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对病毒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使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八年级学生已经将上网搜索、腾讯QQ等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娱乐和聊天,但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学习问题的人仍然较少,需要教师加强引导。3、教学媒体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制作的PPT课件、筛选的病毒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学生小组收集、整理的病毒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12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对,12月1日就是世界艾滋病日,虽然现在医学狠发达,但是依然没有有效的救治艾滋病的药物,那么: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艾滋病病毒。病毒是生物吗?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有何特征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二、自主学习(8分钟)阅读课本,独自完成导学案上预习检测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90“病毒的种类”,思考回答:1、病毒只能用_____(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3、病毒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温馨提示:快速阅读教材,在书上相应的地方找到答案并做上记号。学习活动二快速阅读教材P90,思考回答:1、病毒有无细胞结构?2、病毒的结构包括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3、病毒是怎样繁殖的?(温馨提示:在教材上迅速勾画答案后,思考病毒结构与细菌和真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91-92,思考回答:(温馨提示:速度最快的小组优先展示。)1.根据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病毒是一种生物吗?为什么?2.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上【随堂检测】的练习。1.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A.自养腐生B.异养腐生C.异养寄生D.自养寄生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B.水螅C.烟草花叶病毒D.蚯蚓。3.噬菌体是 ()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病菌4.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A.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C.细菌病毒D.噬菌体?5.自然界中形体最小的生物是 ()A.病毒 B.球形菌C.杆菌 D.酵母菌6.以下对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病毒不具有严整结构C.病毒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存D.同一病毒内不会同时具有DNA和RNA7.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A.烟草花叶病B.流行性感冒C.鸡瘟和猪瘟D.痢疾8.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真菌病毒D.噬菌体9.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病毒不具有严整的结构C.病毒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生存D.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细胞10.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①流行性感冒②病毒性肝炎③艾滋病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⑤甲型H1N1流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