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的呼吸作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第四节学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实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具体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通过认识呼吸作用的实质,认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通过分析呼吸作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养成学以致用的探究习惯。学习者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联系,相比较,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能量转换的概念。本节内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突破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这一难点。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和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认知水平,本节课设计了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有效学习方式。除了利用实验突破难点,同时通过图片、视频、自制教具等,用不同方式巩固重点,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师生互动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操作自主学习——汇报总结”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关注并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导入新课00’00”-02’29”创设情境通过同一个实验在光下和黑暗中的不同结果,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入植物的呼吸作用。用电子书包软件完成两个投票,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投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直观看到投票结果,及时分析其中的原因。活动一02’30”-13’50”了解呼吸作用的实验原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教师引导分析: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课件展示以下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黑色塑料袋或者放在黑暗的地方?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才能检测氧气含量的变化?(氧气可助燃,缺氧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中的题目,并拍照上传。选取学生答题照片现场讲解。共同总结题目答案,了解实验原理。发送作业,学生写完作业提交后,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完成进度,并在大屏幕上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活动二14’00”-26’30”实施实验教师出示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巡视学生试验完成情况,注意提醒学生拍照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学生小组分工,完成实验操作。拍照实验过程,上传。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小组讨论完成实验结论。小组实验拍照上传,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完成程度,又可以给与学生展示的机会。过渡26’00”-30’30”承前启后课堂小结通过实验验证的结果,并引入下一知识点评价学生实验表现,思考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屏幕展示所有学生的活动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三30’12”-37’30”呼吸作用的意义完成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释放能量,了解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学过的光合作用进行比较,发现物质转换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教师出示自制模具,演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理解。总结呼吸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个人完成呼吸作用的公式,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讨论,与光合作用对比,了解呼吸作用的最终意义是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课堂延伸37’30”-42’10”实例分析举例一系列的生活实例,了解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判断以下观点正确吗?把植物放在密闭的卧室里,可以净化空气。早晨的空气氧气含量高,适合运动。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进入地窖需谨慎。学生抢答,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在身边,更加深刻的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抢答功能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即使打错,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错例分析,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总结37’30”-44’10”梳理课堂对照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屏幕展示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学生更好的展示平台。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电子书包的形式,分别运用了电子书包的现场投票功能、课堂作业布置及拍照上传功能、小组讨论、现场随机提问功能以及学生抢答功能。教师布置作业后,等待学生提交的过程,既可以辅导个别学生,也可以时时关注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和进度。投票功能直接电脑生成结果,学生参与度更高,效果真实有效。小组讨论并拍照上传,学生更加认真的参与实验操作。教师也更容易带领大家一起反思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结果、结论和出现的错误。现场随机提问和抢答功能是学生有一种争先恐后的紧迫感,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学生手中的平板出现不同的界面,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兴趣体验。电子书包能够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对教师的课前准备作出了更大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大胆的将两个实验同时操作,一起分析,更好的将课堂教给学生处理。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引领者。总体来说,电子书包能够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中的知识盲点,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师引领课堂、学生主动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