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第一册小学信息技术 3.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版第一册小学信息技术 3.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信息技术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日期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活动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和思考去获得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为基础,逐渐向学科专业知识过渡。硬件与软件是信息技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记背定义,但学生需要理解他们的功能、作用,不仅要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还要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本节课主要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能够区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学习计算机并亲自操作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具备较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但他们对计算机的了解、操作只局限于玩游戏、看视频、上网等,知道什么是鼠标、键盘,但对其他硬件、软件及其相互的关系等概念认识不具体,不专业。
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组织活动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总结从而收获知识和经验。
教学手段: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机硬件卡片、视频
教学目标
知道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说出各部件名称,会正确区分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哪些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在体验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工作过程。了解主机功能,认识主机箱内重要部件及其作用:CPU、显卡、声卡等。
3.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区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教学难点:认识主机内重要部件的功能、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激趣导入:
同学自己试着播放动画片,说说用到了哪些计算机部件。
操作、思考、回答 引出本课主题
学习新知 知道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说出各部件名称。
生活、学习时都用到了哪些计算机部件?
PPT出示各部件的正确名称。
在体验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了解主机功能,认识主机箱内重要部件及其作用。
1、看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认识输入、输出设备。
自学主机内重要部件的功能。
介绍主机内其他重要部件的名称,引发学生课下的学习、思考。
4、介绍CPU的发展。

会正确区分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哪些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了解存储设备及其发展。
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将手里的计算机硬件卡片按功能分类。
介绍存储设备的概念和发展。
总结计算机硬件的概念。
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关系。
出示两种计算机状态。
明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概念。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介绍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五、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说一说用到的计算机部件名称,观察相同点。
操作,说一说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找答案、交流、汇报。
了解CPU的发展史。
汇报、交流、集体讨论
观察、说一说你家里的计算机是哪一种。
说说你知道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相关部件名称。
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主机的功能。
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了解主机内重要部件的功能。
让学生感受CPU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
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输入、输出设备。
让学生了解存储设备的发展。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硬件。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系统软件、什么是应用软件并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知道任何计算机都必须在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协作下才能正常工作。
巩固新知 应用课件,根据自己需求选择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组装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 选择、组装、汇报、讨论是否合理。 巩固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总结
结合巩固新知中的活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知识总结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