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内容 算法改变生活—感知算法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算法改变生活》这节课选自2016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安排了试一试、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探一探五个环节。 本节课是起始课,不仅让学生感知算法,会用自然的语言描述简单算法步骤,更为后续算法设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算法是连接人和计算机的纽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这一切都决定了本节课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思想与观念: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问题与情境: 努力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感知算法思想,体验算法步骤的表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能用生活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步骤。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具体问题,用自然语言描述生活问题的算法步骤。 教学难点:感知算法的定义。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片、红蓝墨水、活动卡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观看光头强视频,导入新课 看完视频后,谈谈有什么感想。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1、试一试: 同学们会不会折纸杯,如果想要折个纸杯需要知道什么? 给出折纸杯的方法步骤;学生按照步骤折出纸杯并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2、学一学 出示手工洗衣服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自己或妈妈在家手工洗衣服的步骤,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手工洗衣服的步骤。最后在全班交流。 师生活动:引领学生由手工洗衣服的步骤到洗衣机洗衣服步骤的对比。 列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视频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听故事后,具体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 三、通过游戏 深化理解 墨水互换游戏 有三个杯子A、B、C,其中杯子A和B分别盛放蓝墨水和红墨水,要求把杯子A和B中墨水互换。请设计出算法步骤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操作,并根据操作完成实验记录卡写出算法步骤。小组操作后,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交流算法步骤。 学生展示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这个游戏有什么发现。 四、自主创作 创新思维 寻找“最佳路线”的算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找出“最佳路线”的算法。 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说说选择“最佳路线”的理由,小组互评。 找出“最佳路线”后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这个游戏有什么发现。 五、学以致用 内化认知 (1)、下面四种叙述能称为算法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在家里一般是妈妈做饭; ②做米饭需要刷锅、淘米、添水、加热这些步骤; ③在野外做饭叫野炊; ④做饭必须要有米. (2)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让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能模仿现实生活中人工操作的步骤,从而产生人工智能,为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 通过折纸杯的活动引出解决问题需要先知道方法或步骤。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手工洗衣服和洗衣机洗衣服步骤的对比,使学生感知到算法是什么。 由故事驱动,感知算法无处不在,并能用自然的语言描述算法。 由游戏驱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解决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只一种。 任务驱动,发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有很多,应该通过分析、比较、挑选一种最优的算法。 本道题目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情况。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被称作算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