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第二册小学信息技术 24.链接信息资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版第二册小学信息技术 24.链接信息资源 教案

资源简介

《链接信息资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性的应用教育,培养意识、培养基本技能比培养本学科专才重要。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上思想与理论的要求。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京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中第四单元制作演示文稿的内容。本单元一共安排了六课内容,主要由认识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修饰幻灯片、创建超级链接几个部分组成。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安排在五年级上学期进行教授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学习在幻灯片中设置超级链接和使用超级链接方法组织信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学习了画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他们对制作演示文稿单元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起来很认真,已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完成简单的演示文稿作品。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设置任务,自主探究;思考与实践;拓展与总结。
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引导探究,演示讲授等。
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操作任务,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超级链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尝试练习,学会修改与设置超级链接,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4. 通过思考与实践,学会使用超级链接方法组织信息,建立起应用超级链接进行资源组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插入与设置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使用超级链接方法组织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教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演示文稿的编辑和修饰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我们来一个课堂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最优秀。(黑板上有小组评价,奖励小星星。)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幻灯片文件,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看,回答。
教师:第二个幻灯片里面运用了超级链接这个工具,让幻灯片链接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在幻灯片中链接信息资源。
板书:链接信息资源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作品,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超级链接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二)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1. 了解超级链接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看导学单的第一部分我会思考,在小组内讨论。
(PPT展示问题)
你们学过的内容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演示文稿中能够链接哪些信息资源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同学们在网上浏览信息时,经常使用超级链接。为了让信息资源的组织更加条理清晰、展示过程调控更加灵活,使演示文稿展示信息时也可以使用超级链接。
由于演示文稿的用途和网站不同,所以它呈现和组织信息的方式与网站也不同,演示文稿内的幻灯片本身是顺序排列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也使演示文稿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在演示文稿中使用超级链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限制,使用户有更大的自由选择余地。有了超级链接这个工具,用户可以将Word文件,图片文件,应用程序、网页等资源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组合而成的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了解超级链接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建超级链接
⑴ 链接到其他幻灯片
教师:在幻灯片播放中,如果希望从一张幻灯片跳转到不相邻的其他幻灯片,可以设置幻灯片超链接。
板书:其他幻灯片
出示任务一:设置超链接实现标题幻灯片与内容间的跳转。(方法参看课本145-146页。)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文件夹,打开幻灯片《校园体育报》,在目录页里面将第一个栏目“刊首语”链接到相应的内容页。
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找一个学生演示制作过程,总结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
学生:边演示,边说方法。
教师:在各内容幻灯片插入一些文字或图片,设置超链接,实现到标题幻灯片的跳转。完成后,两个人一组交流设置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设置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问题。
⑵ 链接到其他文件
教师:像网页中的超链接一样,超级链接的目标可以有多种,音频、视频文件、网站等都可以作为链接的目标。
板书:其他文件
出示任务二:通过链接播放视频。(方法参看课本146-147页。)
在练习文件夹中课间操的视频,请你将他们和相应的内容页进行链接。
不会做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学生:尝试操作,交流,到前面演示设置的方法。
教师:做完的同学还可以练习链接音频文件。
学生:练习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操作任务,学习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思考与实践
教师:看课本147页图4-40,利用超级链接,重新组织自己的演示文稿,使它体现出层次结构。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这样组织演示文稿,可以使信息的呈现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演示文稿的播放更加灵活、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总结出超级链接在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表达的能力。
(四)拓展与总结
1. 拓展内容
教师:(PPT展示)要将演示文稿复制到移动存储设备中,在其他计算机上播放时,链接的目标文件需要与演示文稿文件一同复制。为了保证链接目标文件在复制过程中路径不发生改变,目标文件与演示文稿最好处于同一个文件夹中。
演示方法。
学生:观察方法。
2.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请你们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学生:填写导学单上面的评价表。
教师:看一看黑板上的小组评价,哪一个小组表现最优秀?表扬他们。
演示文稿的所有内容到今天为止就学习完毕了,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课后多加练习,相信你们的制作水平会逐步提高。
[设计意图]拓展内容是提示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课堂评价表的填写,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效果有一个认识,课后反馈给老师,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随时性评价——激励语、表情、动作、奖励,过程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与情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评价原则:层次性、技术性。
评价量规:能够了解超级链接概念,学会创建超级链接。
评价项目 自我评价(画√) 同学评价(画√)
1.了解了超级链接的概念。 优秀 良好 一般
2.学会了在幻灯片中插入超级链接,至少完成了两个操作任务。 优秀 良好 一般
3.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 优秀 良好 一般 优秀 良好 一般
4.练习操作时主动帮同学。 优秀 良好 一般 优秀 良好 一般
本次教学设计特点
教师利用了对比的方法引发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学习能力,设计学习任务,任务的难度设置有分层,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就可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用化,有效的达到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