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巧用文本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巧用文本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插入和修饰文本框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软件打下基础。本课编写的出发点是使学生在已经掌握Word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输入可移动的文字,并对它进行适当的格式设置。其特点是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连续性,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其基本操作,如启动、输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而且还学习了版面的设计,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知识结构更加的紧凑,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得心应手。学生们对于这个软件的学习兴趣很浓,加上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利用Word软件做出漂亮的作品足以吸引学生,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组织教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出文字醒目,美观漂亮,搭配合理的文本框,让学生体验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熟练应用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能够对文本框进行简单的修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方法体会插入和美化文本框的过程,学会调整对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好品质。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爱学信息技术。 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六、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插入文本框以及调整修饰文本框的方法。 七、教学难点:对文本框的调整与修饰。 八、教学准备: 1、《巧用文本框》课件 2、制作明信片的相关素材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电子教室管理软件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展示“明信片” 2、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老师制作的“明信片”漂亮吗?大家想学习吗? 观看课件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教师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插入文本框 1.教师:页面中的元素很难老老实实的固定在我们设想的位置,那么就需要“文本框的帮助”,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如何使用文本框。 2.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插入文本框”打开,自学“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3.教师:提问学生“插入文本框”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并演示。教师对于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并且提示学生文本框分为横排和竖排两种。 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1.教师:讲解调整文本框的位置与大小的方法。(与调整图片的方法相似)以及输入文字时的注意事项。 2.布置任务: 教师:同学们,请按照刚刚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动手将文件夹“输入文字”内的明信片补充完整,以“贴邮票处”为样本。 设置文本框格式 1.教师播放古诗便签样例。(1个没经修饰的古诗样例,1个经过修饰看起来更美观的古诗样例) 2.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哪个样例更好?大家想不想学习呢?好的,下面老师就教大家如何修饰文本框。 3.教师:请大家将桌面上文件夹“设置格式”打开,观看微课(设置格式视频),并且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学习如何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并且及时给予补充讲解。 布置任务: 教师:好了,同学们,发挥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刚才大家输入的“明信片”修饰起来吧! 观看课件,注意认真听讲 找到文件夹,自学“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回答问题,总结演示插入的方法 认真听讲 掌握技巧 自己动手操作 观看课件 认真听讲并回答问题 观看微课,以小组形式学习并讨论 汇报学习成果,并且认真听取教师评价 动手完善并修饰自己的作品 学会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掌握方法,实际操作。 区别文本框的横版与竖版 掌握输入文字的技巧 会使用文本框输入文字,并能够对其进行调整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 小组协作,学会方法 锻炼学生小组协作能力以及总结汇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实践操作, 掌握文本框相关操作方法 作品欣赏 展示学生“明信片”作品,师生共评 参考其他人的作品,找出优、缺点,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方法(文本框)来设计版面,结合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可以有这么多的对象来设计布局。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和制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 跟随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板书设计 巧用文本框 一、插入文本框(横排和竖排) 二、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方法与图片相似) 三、设置文本框格式:完成作品(明信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