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浏览数字博物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浏览数字博物馆》选自武汉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在数字博物馆中进行浏览。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在数字博物馆中的浏览方法,体现数字博物馆的360度全景浏览。 (2)通过浏览数字博物馆,学习文物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内容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找到“武汉博物馆”并进行浏览。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云冈石窟博物馆”并在不同景点进行浏览。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三、教学思路: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问问学生有哪些知道陶瓷的制造过程,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一:小小讲解员,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学生在数字博物馆中了解文物知识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了解文物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五、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视频导入 2.新课讲授 3.突破难点 4.巩固提高? 5.总结交流 6.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1.视频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武汉博物馆的视频,提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武汉博物馆,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从而引出课题浏览数字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这一情境,利用学生对武汉博物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讲授 (1)介绍登录数字博物馆的方法 (2)任务一:小小讲解员 3.突破难点 任务二:小按钮大奥秘 (1)搜索“云冈石窟博物馆”,进行自我体验 4.巩固提高 任务三:导游我在行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意一个喜欢的博物馆自我体验,相互总结该博物馆的特点,一会儿请派代表上台来当导游,带领大家去了解该博物馆。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抛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索之中。重难点部分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5.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文物?参观了哪些博物馆? 6.拓展延伸 数字博物馆中还有虚拟体验功能,需要用到摄像头、打印机这些设备,我们教室现在没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带着爸妈去数字博物馆旅行。(可讲解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的相关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就越显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搜索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