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单元 小海龟大智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LOGO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程序调用,体现了计算机编程中程序与模块思想的结合。本节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画出了许多漂亮复杂的图形,但没有保存,学生有强烈学习相关知识的需求。 重复命令是比较难也是非常有趣的内容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转向的角度,并对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入一部分程序调用的练习,为后面学习带参数的过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提笔、落笔等命令基本命令,能运用基本命令画正方形、正三角形,对以输入命令的方式来指挥小海龟画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用命令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多次都对自己完成的图形或者命令有很强烈的要保存的欲望,但教师都说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学到的,而本课学习LOGO的过程就是顺应了学生学习需要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学习画正方形、正三角形过程中,部分学生已经感觉到要重复输入相同的命令有点浪费时间,学生渴望创作新图形并把繁琐命令变简单的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进一步学习使用Logo语言来画图,还存在着计划、问题分析求解、预估结果等多种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复命令的格式。 (2)学习和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 (3)理解执行过程名其实就是执行过程中的命令串,一经定义后的过程,可以与基本命令一样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同学回忆前面是怎样用基本命令画图的,如果画错了,我们又是怎样修改的,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小海龟记住画图时执行命令的顺序过程,如果需要它再画相同的图形时,只告诉它要执行的任务,而不需要告诉它具体的命令过程,它也可以凭记忆完成任务。这样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也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过程。 (2)任务驱动。通过完成正方形过程的编写、定义和执行任务,让同学在操作、实践、理解中掌握过程的定义和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4.行为与创新 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拓宽思路,寻求更加简便快捷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复命令的格式,会使用所学的重复命令编写画多边形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在画图过程中会正确使用过程,合理运用程序,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画出具有新意的图形。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中可以采用操作对比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通过复习一些基本图形的画法,引出学生学生画图后不能保存的困惑,介绍通过调用过程可以瞬间画出这些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用定义过程的方法画图的方便和快捷,从而跃跃欲试,并通过自主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经验,掌握定义过程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当学生掌握了定义过程的基本方法后,教师通过布置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进一步通过反复定义其他各种图形的过程的编写、定义、保存、使用,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建立前后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学中,从联系前面学习过的基本图形的常规画法,过渡到本节课的简便的过程定义方法并引入下一课的过程的保存和调用以及后续的使用重复命令编写过程等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科学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课件。 七、教学课时 安排2课时。 八、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机房、小竞赛要用到得各种素材,并事先定义好一个画正方形的过程。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分析导入 课件出示两组命令,分析一下,这是画什么图形的命令? 出示正多边形的概念。 分析这类命令的特点引入重复命令的概念。 画正三角形、正方形 了解正多边形的特点并导入新课。 在观察前面所学的命令的基础上,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并引出简化相同的命令可以用重复命令。 学习新知 讲授新课 二、使用重复命令 1、认识重复命令及其格式 自学教材62页内容。 重复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重复命令的格式是什么? 板书:重复命令的格式 2、尝试改写使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的命令。 把我们以前画正方形的命令改写成使用重复命令的形式。 边改写边板书: REPEAT 4[FD 100 RT 90] 改写的过程中分析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重复次数及程序组的编写。 画正多边形时小海龟转向的角度怎样算,提前学习教材中63页第二个小博士。 3、练习 编写过程,画正多边形时使用重复命令。 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试试看: (1)编写边长为50的正三角形的过程,保存过程并执行。 (2)编写边长为50的正方形的过程,保存过程并执行。 (3)编写边长为50的正六边形的过程,保存过程并执行。 (4)编写边长为50的正八边形的过程,保存过程并执行。 4、通过完成“做一做”,掌握新知。 参照教材“做一做”的操作步骤,编写过程,输入画正多边形的命令。 (1)完成第一步操作,并读63页第一个小博士。编写过程注意事项。 (2)画正多边形时,小海龟转向的角度应该怎样计算? (3)在过程体中输入画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三十六边形的命令。 读书中24页第三个小博士。 (4)定义过程、保存过程,完成“做一做”第4步,第5步。 5、试试看 完成书25页试试看的内容。 首先分析一下,要画个米字小海龟应该怎样用哪些命令? 学生学习了解使用重复命令的格式和方法。 读小博士内容分析 结合与重复命令的使用进行过程的编写。 边阅读教材操作步骤边学习小博士内容,不断提高,逐步掌握。 通过学习使用重复命令,学会重复命令的用法,感受重复命令简化命令的神奇效果。 巩固上节课编写过程的内容并应用新知,进行知识迁移。 通过分析找到画正多边形转角的规律。 多个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练习,学得快的多练习,学得慢的可巩固。 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边自学边了解小博士拓展的知识内容。 分析并说出伪语言,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程序打下基础。 小结 归纳重复命令 同学们在本课课有哪些收获?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1、完成一个画圆的过程。 先分析如何完成画圆的过程,再进行操作。 2、拓展练习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创作出更丰富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要求。 通过分析,学生用伪语言形式说出小海龟的运行轨迹。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分析并说出伪语言,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程序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6单元 小海龟大智慧 使用重复命令 重复命令的格式: REPEAT 重复次数[命令序列] REPEAT 4[FD 100 RT 90] REPEAT 3[FD 100 RT 120] REPEAT N[FD 100 RT 360/N] 十、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有缺憾的一门艺术,课上完之后,除了上课过程中的优点,更多感觉到不足和新的发现,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与体会: 1、从旧知识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课时,先通过复习已经会的知识,引入学生困惑已久的新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达到了以旧引新的目的。 2、问题的设计张驰有度、层层递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不是所有被苹果砸到的脑袋都能发现万有引力,因为这和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式有关。所以一节课问题的设计既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又要有一点未知性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本节课一个个问题的出现都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什么是正多边形?如何简化图形命令呢?重复命令是怎样的呢?如何用重复命令来画正多边形呢?又如何算出画正多边形每次旋转的角度呢?修改重复命令的各个参数后又能画出怎样的图形呢?在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一种较为主动和积极的渴望,并通过实践总结获得成功。 3、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用“语言”吸引学生 学习计算机语言时,没领会到编程的乐趣的学生难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讲究与学生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了。 课前与学生聊天交谈,一是放松学生紧张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二是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画过的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等一些图形。 在认识重复命令时,出示“REPEAT”,让学生跟读、拼读,加深学生对这个英语单词的印象。 在对学生操作巡回指导时,不断用“好的”“你真棒”之类简单却有着正面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暗示学生树立学习Logo语言的信心。 在推导正多边形转向角度的时候,借助教材中教给学生的正三角形转向角度的计算方法,潜移默化,举一反三,迁移到推导其他正多边形的转向角度的练习上,清楚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画正多边形时小海龟转向的角度。 4、利用“闪光童年记录卡”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校政教处设计的“闪光童年记录卡”在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同样能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同学们积极动手,参与学习操作,争先恐后的想更多得到这张卡片,期望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增加闪光点,增加自信心。教学中我在关键的环节和操作时都以“闪光童年记录卡”为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5、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难点突破要更彻底,要放手给学生更多创造性的探索 在最后“改写命令,进行图形创作”进行巩固练习时,上课时,出于巩固重复命令,加深学生对命令的认识的想法,我只局限于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几个图形写命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也不是太好。感觉本堂课中,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一两个图形写命令,然后让学生尝试修改命令参数完成要求的图形,局限性太大,课堂教学限制的太死,我想如果能适当的开放性的设计,应该更符合设计Logo语言的帕伯特的初衷,他希望孩子们不要机械地记忆事实,强调的是创造性的探索。 (2)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 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够了解定义过程的方法,知道它的作用。但是,对过程的编写和使用显的很被动,没有举一反三的灵活性和积极性,注意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