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宁夏)四上信息技术 3.2设置文字格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电子工业版(宁夏)四上信息技术 3.2设置文字格式 教案

资源简介

《设置文字格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
<3>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那根据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是:合理地对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设置,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二、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教有定规。“无定法”是建立在“有定规”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的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
1、说教法
考虑到老师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所以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
2、说学法
(1)说学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学生,他们是初一的学生,在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节的内容是学习新内容,也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检验。
(2)说学法
学法:从学生上机时间占课时的70%出发,采用练习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改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评价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三幅内容完全一致的写字板文档。第一篇没有经过修饰,第二篇经过适当修饰,第三篇修饰过当。让学生说一说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分析三幅文档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对文档进行修饰是必要的,但应该合理的进行修饰。
这一环节同样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观察分析引出新知
只保留前两篇文档,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它们的主要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二者主要区别在文字格式方面,引出本节新知。
就文字格式的基本设置(字体、字号、字形等)请同学们参考课本首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将文章的题目设置为黑体、二号字,并一边操作一边说)。
教师就操作要点进行强调(如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
引导同学们思考除了以上这位同学的做法之外,谁还有其它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从而在这里总结出设置文字格式的三种方法(通过格式工具栏,或格式菜单,或右键),讲解这三种方法,并告诉同学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文字修饰也是一样。
通过两篇写字板文档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文章修饰的主要思路:可先从文字格式入手进行修饰和美化。
3、在讲解新知时,同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运用知识。
[出示任务一:做一做]
让学生对一篇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简单的修饰(将文章的第一段设置为宋体、四号字,文章的作者设置为蓝色、倾斜)。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
在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示任务二:试一试]
把标题设成空心文字。(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个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要特别关注基础较弱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增强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请同学演示文字特殊效果的设置方法。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出示任务三:说一说]
出示一个电脑小报,让学生说出小报应用了什么修饰方式。然后让学生学着做。
以上任务是一个综合性任务,融合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任务的设计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实际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一,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展示。
<2>学生自主探究并动手完成任务二(同位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演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3>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任务三。(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新知,并对文字格式的基本修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课也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综合性任务的设置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同学的学习需求。
4、对于学生的作品及时评价
教师演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请学生发言介绍自已的作品。
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要给予充分表扬,对不当之处要及时纠正。
此环节较为开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归纳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你的体会和收获。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6、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
文字格式的修饰使得我们的文档更加美观了,但似乎还缺点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其在段落设置上的缺陷)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课外拓展让学生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离开课堂,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段落设置”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