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插入表格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本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以及表格中行和列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计和制作表格。表格的制作在“WPS文字”中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表格的调整上。教材从实际出发,从制作《桑蚕的观察记录表》出发,将“WPS文字”中相关表格的知识进行阐述,同时完成了纲要中“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剪辑”的要求。另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的作用及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2)学会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对比,了解表格的作用,以及行、列、单元格等共性特征; (2)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中学会插入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用表格的方式组织和表达生活中的信息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字处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表格的作用及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掌握合并单元格、绘制斜线表头及调整单元格。 难点:能根据表格的内容确定出表格的行数、列数。 【设计理念】 本课开始阶段利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中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对比纯文字信息和表格化的信息,给学生留下信息表格化后清晰、直观的感觉;接着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特征,从而认识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插入表格。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评价得出学生的表格与书上的表格不一样,需要调整简单修饰,如行高、列宽、单元格对齐方式等,这时候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表格,再次自评,生评,教师评;最后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上课时出示的课程表,打算如何制作出这《课程表》,并延伸到生活中还见到其他的表格该如何制作,如:考勤表、工资表、图书借阅记录表等等,有时间展示学生完成的个性化的班级《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认识表格 1.对比发现,初识表格。 (1)对比展示:(纯文字的和表格化后的桑蚕观察记录) 分析回答:你从这两份资料中获取到什么信息?主要依据的是哪份资料? (2)再对比:纯文字的和表格化后的“值日表”和“课程表”。 (3)分析交流:哪种方式表达得更清晰、更直观? (观察、思考、交流) (4)(依据学生回答)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或阶段情况用表格的形式组织和表达出来。 2.分析交流,了解表格。 (1)问题切入:(对比此前的几张表格)说说看,这些表格都有哪些共性的特征呢? (观察、分析,学生大概的回答出横排 竖排 一格格等)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单元格、行(水平方向)、列(垂直方向)。 (3)思考:(依据纯文字的桑蚕记录)如何确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分析、交流,学生大概回答出根据生长状况、观察的项目) (4)协作小结:(师生交流总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格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对纯文字材料和表格化后的材料进行对比,学生发现表格化后的信息更加的直观清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师生共同发现出表格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等这些共性特征后,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析出表格所需要的行数和列数。为后续的表格设计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实践探究,插入表格 谈话过渡:我们根据桑蚕的记录内容,规划了多种表格的方案,接下来就要插入和设计自己的表格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 1.自学教材,插入表格。 (1)自主实践:自学教材P18~P19页,根据设定的行和列数插入表格; (2)互助学习:合并单元格;(好的学生会提出可以合并就应该可以取消合并单元格) (3)学生互相交流与评价。 2.交流互助,编辑文字 (1)教师提问:计算机桌面上的《桑蚕成长记录》中的文字如何插入到相应的单元格中?(学生回答:复制与粘贴) (2)动手操作:插入文字并修饰。 (3)小结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中表格的插入的操作比较简单,学生看教材完全可以完成。关键是行和列的确定,是个难点。通过之前师生协作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行和列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也可以完成。而单元格的合并则可以通过互助协作的方式完成。至于表格中的内容文字,学生很快会想到之前的知识,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完成,完全由学生输入的话浪费时间(本节课目标不是输入文字)。 三、示范操作,调整表格 1.教师提问:教材上的记录表和你现在做好的表格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出(每行的高度、列的宽等,教师小结出行高、列宽的概念,并且示范演示:调整列宽和行高、单元格对齐方式。) 2.任务驱动:请同学们美化下你的表格。(如果有的学生设置了底纹、颜色,可以适当表扬) 3.请同学们比一比、评一评:他的表格好看吗?你觉得好在哪里? (针对制作者)你用到了哪些新的修饰方法? 4.针对前面师生的评价继续完善修改自己个性化表格,提升技能。 5.作品赏析。(根据时间,电子教室展示学生的个性化表格,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调整表格的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简单直观的电子教室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了解修饰的意图和过程。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修饰表格的方法,再通过比一比、自己评、学生评、老师评的方式不仅让信息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出个性化的表格,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互帮互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难点突破。 四、总结评价,理解表格 1.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前面上课时看的那张课程表吗?说说看,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班级的课程表,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让学生思考、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个性化的表述出) 2.(根据学生回答)课堂总结:表格可以清晰、直观(板书)地组织和表达出信息内容。在设计表格时要规划好表格中的行和列,最后再修饰内容和表格的样式。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课程表》的设计,帮助学生总结出表格设计的基本步骤,为今后的表格设计需要准备哪些方面打下基础。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格?有哪些内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设计出这样的表格吗? (父母的考勤表、工资表、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等) 2.根据时间安排:完成自己班级《课程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板书: 4 插入表格 清晰 直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