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注重实例分析,将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充分利用VB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实例进行DO循环语句教学并上机实践程序代码的编写。 本节内容属于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循环结构内容的教学,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除了FOR循环语句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介绍DO循环语句,它可以实现未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学生情况分析】 本模块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OR循环语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FOR循环语句实现累加计算。 本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自己思考问题,但缺乏互相讨论的意识。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特点,内容抽象难懂,表现形式枯燥,很容易造成书写程序的畏难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教学方法】 教法:实例分析、任务驱动 学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教学资源】 教师用资源:教学演示文稿(PPT) 学生用资源:“折纸游戏”源程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按照格式要求正确书写DO循环语句。 (2)结合实际问题,能够理解Do……Loop until格式的执行过程。 (3)能够将“折纸问题”程序用do循环的另外三种格式来实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能够正确选择所应用的循环语句。 (2)根据问题需求,能够确定循环控制条件及循环内容,积累程序设计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折纸超身高”的实例分析中积极思考,形成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 (2)增强DO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主动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 【教学重点】 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及do循环的四种格式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及循环内容。 【教学过程】 环节1:课前复习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for循环语句,为了考察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我们来做几道判断题:(判断以下程序段是否正确)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教师作补充 (1)For i = 1 To 5 Step 1 Print i Next (2)For i = 1 To 5 Step 1 Print i Next j (3)For i = 1 To 5 Step 1 Print i Next i 写成:For i = 1 To 5 Print i Next i (4)求5+3+1的和 For i = __ To __ Step____ Next i 总结:For循环语句是解决循环次数已知的问题。 环节2:创设情景,趣味引出 教师:这是一张普通的办公用纸,它的厚度大约有0.05毫米,现在要将此纸对折5次,纸的厚度是多少?你有哪些计算方法?用for循环能解决吗? 学生1:口算,0.05*2^5=1.6mm 学生2:用for循环: 环节3:循序渐进,发现问题 教师:经科学实验证明,由于纸的厚度和柔韧度的影响,一张纸最多只能对折7次。因此,下面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理想状态下。 如果有一张无限大的纸,对折多少次后纸的厚度能够超过你的身高呢?能用for循环解决吗? 学生:(学生上机尝试修改程序后)不能。 教师:从同学的尝试中可以看出,要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FOR语句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语句——DO循环语句。(教师ppt展示课题) 环节4:讲解新知,初试身手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DO语句的格式。 (结合流程图讲解DO语句的执行过程) 按照程序自顶向下执行的原则,当程序遇到DO语句时,直接进入循环,执行循环体,执行loop until 语句,判断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将执行循环体语句,从而形成重复的过程,直到条件满足时结束循环。 学习了DO语句的基本知识,该语句在“折纸计算”问题中如何实现呢? (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如右图。)请同学们尝试将流程图用程序语言实现。 学生:(学生上机实践) 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人进行指导) 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讲解。 教师:已完成任务的同学,请尝试一下计算至少对折多少次后纸的厚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 学生:(结合自己完成任务的进度有选择的上机实践) 教师:(阶段小结)通过实践发现,FOR语句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时需要估算循环次数,并且在循环体中需要加入条件语句进行判断;而用DO语句时则不必考虑循环次数的限制。因此,在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时,利用DO语句是比较理想的。 环节5:教师讲解do循环另外3种格式 Do until 循环:当满足条件的时候退出循环 Do while循环:当满足条件的时候执行循环 布置上机练习:将“折纸”问题用另外三种do循环格式实现 学生:上机调试程序 教师:指导,最后明确程序的正确写法 环节6: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在实际问题中循环结构的实现过程,强调DO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循环语句FOR和DO,以后在遇到循环问题时,该如何运用这两个语句呢?我们需要分析以下两点(课件展示内容) 1.循环次数: 次数已知——一般采用FOR语句实现 次数未知——一般采用DO语句实现 2.循环内容: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 在日常生活中,次数未知的循环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音乐播放器都有循环播放的功能,当点击“停止”时,循环结束;为保证信息安全,现在的手机卡密码都有输入次数的限制,当连续输入3次错误的密码时,SIM卡将被锁。这些都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 (强调)程序为生活服务,希望同学们尝试将更多的程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环节7:巩固知识,课后拓展提高 教师:(问题描述) 陈婷今年17岁,为了支持环保,她在今年生日的这一天种了1棵树。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从明年开始她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这样下去,到多少岁时才能累计种到活超过100棵?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可以有哪些实现方案。 【板书设计】 DO循环语句 格式: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循环终止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