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是全书的开头,主要结合实例“韩信点兵问题”分析“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算法课,内容较简单,涉及的专业术语也较少,学生能够看懂,主要是让学生比较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了解人解决问题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比较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及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教学过程 介绍“人机大战第二季发布会”新闻、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看书p4(2),了解韩信其人。 故事介绍: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结合实例、讲解新课 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要研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从人解决问题的过程谈起) 《孙子算经》中的题目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的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2,五五数之剩3,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算算该“物”最少有几个?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算算该“物”最少有几个?看看能不能找出多种解决方法 然后分析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分组回答展示。 教师讲解“问物几何?”的方法:筛选法;公倍数法 教师总结:人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观察、分析问题,收集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读、推理,尝试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问题。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介绍:人类发明计算机,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活动,因此,计算机也被称为“电脑”。那计算机是怎么解决上述问题的哪? 学生活动:同学们阅读课本P3“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自学,归纳计算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教师总结讲解:当我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分析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有些问题有软件可以直接完成任务,例如,用计算机写一篇文稿,我们会选择WPS、Word等软件;智能手机拍摄的图片,美化处理使用相关手机app。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比如刚才给同学们看到的我们学校的辩论赛的计时器。 总之,无论使用现成的软件解决问题,还是自己动手编程解决问题,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其差别在于,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动手设计软件,而现成的软件是别人已经为我们设计好的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参考课本P3图1-1) 人解决问题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学生活动:比较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教师总结:人解决问题时可以凭经验、感觉进行判断;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人必须明确地告诉它要处理的具体对象和每一步准确的处理过程,否则计算机就无法工作。 评价及小结 课堂评价:教师简单评价学生完成情况。 课堂小结: 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韩信点兵的故事 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板书设计 课外拓展: 1、思考能够用几种方法解决“农夫的故事”; 2、根据本节所学知识,预习1.2 算法描述和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