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2 课题 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 研读教材内容 定位教学目标 1.教材呈现的知识点;2.本课内容在单元及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及前后知识的联系;3.体现与生活联系的内容;4.学生能力的培养点和情感的培养点。 本课主要是学会使用文本工具和文字渐变效果,同时加深对遮罩层的理解和应用,制作出具有霓虹文字效果的标题和滚动展示的图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文本工具和调色器面板; 2.加深对图片位置移动的补间动画; 3、加深对Flash中遮罩功能,制作霓虹灯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赏西柏坡图片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揣摩编者意图 定位教学重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2.教材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3.结合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是按制作顺序呈现知识的。需要的学习资源包括课本中的教材范例和动画需要的图片素材。 教学重点:遮罩动画的制作。 分析实际学情 定位教学难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2.学生可能存在的兴趣点、质疑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 在上一课学生已经学过遮罩层的运用,并能够利用遮罩层制作出放大镜的效果。“文本工具”是第一次使用,可先让学生尝试设置字号、颜色、字体等。 在设置“椭圆”的动作时,开始使“椭圆”元件的右端与字条右端对齐,在第200帧时,使“椭圆”元件的左端与字条的左端对齐,设置动作补间,这样题目文字就会一直呈现在屏幕上,并且变换着颜色。 可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色条要大于并覆盖文字图形,让学生对色条小于、等于或不覆盖文字图形这几种情况都尝试一下,然后通过作品效果的比较,体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霓虹灯效果的制作。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整体的教学策略;2.突出重点的策略;3.突破难点的策略。 学:自主探究为主,协作学习为辅,创新学习为最终目标 教: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目标进行管理——分层完成——分层评价(学生自评,教师根据自评结果选取有典型价值的作品进行展评的方法) 学案设计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 激情引趣 出示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动画片断,师生一起欣赏。 师:这些图片是老师收集的,利用FLASH工具制作成动画,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收集了大量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它制作成动画。 二、搜索整理图片: 在指定素材文件夹中选择需要使用的图片。 三、制作图片滚动动画 1、教师演示: (1)选择“文件——导入到库”,添加整理好的图片。 (2)使用“Ctrl+L”键或按F11键打开库,可以看到刚才导入的图片已经存入库中。 (3)新建图形元件并命名。从“库”中拖动一张图片到工作区,在图片下方输入相关文字,调整文字与图片的位置。 (4)按照同样方法,将其他图片和相关文字相结合,制成图形元件。 (5)单击“场景1”回到主场景,将库窗口中的一系列新建元件拖动到工作区,调整对齐方式。选中工作区所有元件,选择“修改——组合”,把元件组合在一起。 (6)在第1帧调整组合后的元件右端与舞台左端对齐。在第60帧插入关键帧,调整其左端与舞台右端对齐。创建补间动画。 测试影片,观看效果。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作品。 1、集体放映欣赏; 2、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的动画做得真好,下一节课我们为动画加上标题,制作文字的霓虹灯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部分的动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制作标题。 二、制作霓虹效果标题 1、教师提示:霓虹效果应用的是我们学过的遮罩层和动作补间动画来实现的,思考一下需要几个图层?哪个图层是遮罩层?哪个对象需要做动作补间动画?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制作动画,教师指导。 3、指名演示,教师小结重点: “文本工具”是第一次使用,设置字号、颜色、字体等都在属性面板中。 色条颜色可随意设置。单击“渐变定义栏”可添加颜色指针,将颜色指针拖离“渐变定义栏”可去掉此指针,每个颜色指针的颜色可通过“当前颜色”选框调整。 在设置“椭圆”的动作时,开始使“椭圆”元件的右端与字条右端对齐,在第60帧时,使“椭圆”元件的左端与字条的左端对齐,设置动作补间,这样题目文字就会一直呈现在屏幕上,并且变换着颜色。 4、交流:为什么色条要大于并覆盖文字图形? 让学生对色条小于、等于或不覆盖文字图形这几种情况都尝试一下,然后通过作品效果的比较,体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 可以尝试通过改变题目文字与色条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实现哪些效果: 1.在第一帧时,将色条右端与标题文字的左端对齐,第60帧色条左端与文字左端对齐,设置补间动画,可以看到文字是逐个出现的。 2.如将“色条”图层设置为遮罩层可以实现文字逐个出现的效果,只是不能实现文字的霓虹灯效果。 四、欣赏动画,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的知识点是动作补间动画和遮罩层的综合运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范例作品后加入了“分析动画制作技术”的环节。这种模式让学生进行了逆向思维,通过观察动画思考:能够运用学过的哪种技术实现这样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熟悉了分析制作技术的思维过程,学生就可以自己确定动画主题,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动画了。这样,学生对FLASH动画的理解会更透彻,创造力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