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产权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知识产权常识,理解其概念及特点; 2.理解侵犯知识产权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规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的引用,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协作,学生讨论,理解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形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及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点拨法 3.师生协作、研究法 4.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小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PPT展示小故事“会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条线,9999美元”。 通过展示发明创新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知识产权的特点 分析故事蕴含的道理。从故事中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阅读教材第7页,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 总结知识产权的特点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故事导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导学 通过展示袁隆平发明的水稻产生的商业利益引发由利益产生的社会现象。 展示盗版图片,知道这类的社会现象已经侵犯了产权人的利益。 为了保护产权人的利益,我们应该怎么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保障。(展示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图片明确盗版商品的危害 回答问题 了解内容,加深对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 通过观察有对比的正版与盗版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明确正版与盗版的差别。恰当的图片运用,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事例驱动 展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几个事例,判断正确与否,给学生以使用计算机道德规范的启示。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小组讨论,了解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道德规范。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互动合作 实战比拼 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份学案,是实战比拼的内容,第一题风险抢答,第二题主观题(PPT展示答题规则) 小组讨论, 并抢答 归纳小结 本课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谈一下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展示信息技术文明公约。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建议同学们制作一份内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电子小报,4月26日在校内展示与交流。 总结本课学习,谈感受与心得。 阅读文明公约 对本节内容做总结式发言,加深学生对新知与学习过程的理解与回顾。 拓展升华 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尤其加深了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知识产权的捍卫者与保护者! 情感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