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设计思路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学科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随着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逐渐趋向于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故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交流展示自我的能力。 “计算机安全使用”一节课是长春课标版《信息技术》中第一单元《信息安全与道德》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黑客、计算机病毒)以及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将教学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情怀。 本节课通过Adobe公司3.8万资料被盗案例、银行客服热线遭到诈骗工具、斯诺登披露的NSA事件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达到促使学生去了解什么是信息安全,到底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以及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内容讲解。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习,已深刻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之后,可以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进行病毒、木马等知识的深入讲解,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知识的学习要应用于实践,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引入德国安格拉女总理手机遭窃听事件以及美国在各国安插的白盒子事件,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读书,最后通过学生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大的激发学生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长春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安全与道德”中的“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主要讲解信息安全的定义、包含的内容以及时下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防范措施,本部分内容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上网进行信息搜索信息的方法、整理信息的方法以及展示信息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但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这些是与往届学生不同的明显特点。优势: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挑战老师,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问题:自我意识强、人际交往困惑、不宽容、价值观不明确、看重金钱财富,个别自卑,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培养他们为中华振兴而读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 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的激情和欲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信息安全定义、黑客、木马和计算机病毒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在信息搜集整体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对网上信息的甄别、筛选、辨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网上搜集病毒、木马、伪基站的相关知识,融合信息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主题性知识的全面把握和学习,进而对海量信息甄别方面也提升学生理性和求实态度,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个性,从而设计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信息安全的定义 2、病毒、木马的定义及防范措施 3、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教学难点 1、将危害信息安全的病毒、木马、伪基站等知识进行融合学习,从而找到有效的防范措施; 2、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并要学会尊重知识产权;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案例学习、主动式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微课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练习演绎 七、教学环境及材料准备 1、多媒体微机教室 八、课时 2学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分钟) 1、欣赏信息安全案例(Adobe公司盗取用户资料、银行客服诈骗事件、NSA事件等等) 观看了解信息安全案例 通过学生观看信息安全案例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的兴趣。 自主探究学习信息安全 (10分) 1、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出信息安全的定义、黑客、木马以及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2、下发给学生导学案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答疑解惑; 4、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答和正能量传递。 1、每个小组产生组长,进行有序的交流讨论,总结出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2、形成小组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进行讲解,展示。 1、小组讨论协作,总结出信息安全的概念以及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措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目的在于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信息安全展示(15分) 1、组织分组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讲解; 2、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相应的评价,起到引导学生更好的目的。 3、给予学生适当鼓励和评价,并告知学生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讲解信息安全的木马、病毒的内容,并进行知识讲解。 通过学生将网上搜索信息安全的知识的相关内容,锻炼知识讲解能力、知识表达能力以及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课堂测试导学案(3分) 引领学生学习具体知识,以便掌握增强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 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总结和学习。 便于梳理知识。 总结与拓展 (10分) 1、总结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和知识内容的梳理。 2、拓展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引入德国安格拉女总理手机遭窃听事件和美国白盒子事件的引入。 1、跟着老师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学习,将信息安全的知识进行学习。 1、培养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知识的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为了国家学习信息安全的斗志。 2、通过学生自自主总结知识和讲解知识与教师对知识总结,培养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使学生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下载别人的知识可以供学习使用,不可以侵犯人家产权据为已有,一定要标明出处。 课后作业练习 (1分) 请学生上网搜索信息安全的其他方法。 学生自主搜索信息安全知识。 通过学生搜索将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