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是冀教2011课标版第三册第8课。本节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文本工具和调色器面板,加深对图片位置移动的补间动画,同时也加深对Flash中遮罩功能的理解,并能制作出霓虹灯效果。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遮罩功能,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媒体设计思路: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先展示备课时准备好的关于西柏坡的图片,然后提问,问学生:为什么叫西柏坡为革命圣地?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由《动画电影西柏坡》精彩部分导入新课,从而在课的开始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用“西柏坡”动画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西柏坡的三大战 1、淮海战役 2、平津战役3、辽沈战役. 温馨提示:桌面上的“资料袋”里面是关于西柏坡的图片及霓虹灯效果、图片动画的操作步骤(学困生可以自己反复学习) 学生看教材(掌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师演示如何做文字的霓虹灯效果 学生练习(优生带差生 个别作品展示) 教师演示(图片动画的制作) 学生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优秀作品配乐(关于西柏坡的革命歌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十一、作业:课下搜集关于西柏坡的图片添加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加完善,为图片制作动画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文本工具和调色器面板; 2.加深对图片位置移动的补间动画; 3、加深对Flash中遮罩功能,制作霓虹灯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赏西柏坡图片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神奇和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重、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式教学。 活动准备:一个资料袋(学生操作时用到的一些图片和具体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激情引趣 出示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展动画片断,师生一起欣赏。 师:(资料袋里)这些图片是老师收集的,利用FLASH工具制作成动画,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收集了大量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它制作成动画。 二、我来做:搜索整理图片 搜索信息的关键词由学生自己确定。注意文字说明要和图片相关,语言要简洁精炼。图片大小调整统一,也可以直接导入到Flash中,在图片属性中调整图片高度和宽度。 ??三、制作动画 1、教师展示作品,然后教师演示如何制作霓虹灯效果操作步骤。 2、学生操作,优带差,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3、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3、教师演示如何把图片导入舞台,制作成动画。 A、“文本工具”是第一次使用,可先让学生尝试设置字号、颜色、字体等。然后将图片的文字说明输入到相应图片的下方,也可以直接复制文字。在Flash中调整好的一张图片可直接转化为图形元件,然后进入元件编辑状态添加文字说明。 B、“我来做 设置题目的霓虹灯效果”:色条颜色并不要求统一,可随意设置。单击“渐变定义栏”可添加颜色指针,将颜色指针拖离“渐变定义栏”可去掉此指针,每个颜色指针的颜色可通过“当前颜色”选框调整。 C、在设置“椭圆”的动作时,开始使“椭圆”元件的右端与字条右端对齐,在第60帧时,使“椭圆”元件的左端与字条的左端对齐,设置动作补间,这样题目文字就会一直呈现在屏幕上,并且变换着颜色。 D、可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色条要大于并覆盖文字图形,让学生对色条小于、等于或不覆盖文字图形这几种情况都尝试一下,然后通过作品效果的比较,体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4、学生自主操作,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5、为一学生优秀作品配上革命歌曲师生共同欣赏。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我们还要继承革命老前辈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多长本领,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美丽富强! 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西柏坡的图片添加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整。并为作品中的图片试着添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