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搭建家庭网络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标准 和 教学目标 搭建家庭网络系统 教材内容: 2.5.3网络的组成与构建 适应的课程标准: 2.4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教学目标: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构建步骤。 ●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网络组成部分的各自作用。 ●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指向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能够按要求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 ●计算思维:归纳总结家庭网络在应用过程所能提供的功能,更好的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答,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迁移至信息系统的问题解决。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或网络实验室),并装有思维导图软件,准备路由器、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平板。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1: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回答。 1、在一个家庭里同时配备了多台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那么这些设备如何实现同时上网? 2、怎样通过网络电视机顶盒把网络和电视联接起来,以实现影视的点播和直播? 3、如何将家庭宽带网络共享给手机和平板使用? 4、网上有丰富的视频、音乐及各种文档资料等资源,怎样将这些资源加以保存并共享给家庭成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家庭网络系统的应用出发,归纳总结出网络的各种应用及其作用,培养信息意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任务学习 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布置学习任务,加深知识掌握。 任务: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4~5人一组)通过总结和搜索家庭网络的相关应用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归类,并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展示家庭网络的各种应用及其作用。选择1-2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成果,进行点评。 通过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将自己通过学习或实践所得到的关于网络的应用功能,并进行分类归纳,形成系统化知识;并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任务学习 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布置学习任务,加深知识掌握。 任务:小组合作(4~5人一组),设计一家庭网络系统。小组讨论该系统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有哪些、系统将提供哪些功能?跟据讨论结果及实际需求来设计网络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确认相应的实验设备设施,填写设备清单表,画出网络的示意图。选择1-2个小组介绍自己的成果,进行点评。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作用 接入方式 (有线/无线) IP地址 (静态/动态) 家庭网络示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将自己通过学习和实际需求的分析来相应的设计网络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组成网络的各部分设备的作用,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从而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实现知识的内化。并通家庭网络示意图的制作,让学生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实践体验 考虑到以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认识网络的构建及其步骤感觉比较肤浅,印象不深。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搭建家庭网络系统”的实践体验,在网络实验室中,按小组设计好的家庭网络系统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路由器参数表和设备参数表。 1、按设计要求正确连接各个设备。 2、设置各种网络设备参数。 根据网络设计,对路由器等设备进行合理的参数设置,如:根据设备的使用特性来合理的分配子网及IP地址、移动设备访问的安全性等。 3.调试网络连通性。 测试路由器与Internet的连通性,以确保局域网能正常访问Internet;测试终端与路由器及存储设备的网络连通性,以确保局域网内部终端设备的正常互访。 路由器参数表: 序号 设备名称 相关参数 1 Internet接入 静态接入 动态接入 PPPoE接入 2 局域网地址 3 无线设置 设备参数表: 序号 设备名称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搭建实际的家庭网络系统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的组成,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掌握网络构建的步骤。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培养了信息意识的素养。 课堂小结 1.设计家庭网络系统,解决问题,提供功能。 2.连接网络设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 3.设置各种网络设备参数,路由器参数、终端参数。 4.调试网络连通性。 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的功能与作用及网络的分类与各自特点,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的特点及网络在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热情。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面向所有学生): 详见课后练习。 提升作业(面向学有余力学生): 如你所设计的家庭网络系统中出现无线信号无法实现全覆盖应如何解决?如有个别房间不但无线信号无法覆盖,而且网线也没有布点,请问应如何解决?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和升华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设计一个家庭网络系统并完成搭建,因此建议运用讨论交流、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学习网络的构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如:“1、在一个家庭里同时配备了多台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那么这些设备如何实现同时上网?2、怎样通过网络电视机顶盒把网络和电视联接起来,以实现影视的点播和直播?3、如何将家庭宽带网络共享给手机和平板使用?4、网上有丰富的视频、音乐及各种文档资料等资源,怎样将这些资源加以保存并共享给家庭成员?”等。通过并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网络的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功能,如:带宽共享、文件资源共享、智能设备互连及安防监控应用等,并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需求来设计网络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实验设备,画出网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最后再通过“搭建家庭网络系统”的实践体验活动来进一步掌握网络的构建步骤,实践与体验完成后按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就能进一步理解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以及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分享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 核心素养培养的 设计考虑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泛泛而谈,而应落实在每一次引导、每一个活动之中,在仔细分析了本课内容可以融入四类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细致分析了各个核心素养的具体落点: 信息意识的落点在“能够按要求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本课主要是进行家庭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家庭网络系统的应用出发,归纳总结出网络的各种应用及其作用,形成系统化知识,培养信息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与实践,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培养了信息意识的素养。 计算思维的落点在“归纳总结家庭网络在应用过程所能提供的功能,更好的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预设问题的分析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网络架构,确认实验设备设施,制作网络结构示意图,整个过程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迁移至信息系统的问题解决,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数字化实践的落点在“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任务学习中,学生要使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资源;在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时,学生要使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结构组成图;同时开展自主学习和协同工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合理方法,提升数字化实践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