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宁夏)五下信息技术 2.1认识Flash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电子工业版(宁夏)五下信息技术 2.1认识Flash 教案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2.1《认识Flash》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宁夏信息技术模块6动画制作中第2单元第1课时内容《认识Flash》。本课是学习Flash后续操作技能的基础(只有了解Flash各部件、面板的名称才能根据课本中的操作步骤在Flash窗口中找准位置进行操作),以熟练掌握Flash导航界面、Flash窗口各部件名称为主内容,Flash软件的启动、Flash窗口各部件的功能作为学生的了解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以下三点学习特征。特征1:?已有的Flash动画认知。学生的童年阶段都观看过Flash制作的动画片,这是学生与Flash动画的第一次接触。学生在上一章的学习中了解了动画的基本原理并尝试了使用Flash播放器欣赏Flash动画,对Flash动画有了初步的理解。特征2:已有的软件“窗口”认知?。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画图窗口、写字板窗口、浏览器窗、PowerPoint窗口,Flash窗口与这些窗口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特征3:本节学习中学习者学习情况预测。学习者对计算机操作知识兴趣盎然,对概念的理解性知识不感兴趣,《认识Flash》中的知识类型多为概念的理解性知识,学习兴趣本就不浓,加之Flash软件的界面组成复杂,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难保持。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知Flash是一款二维动画制作软件。
让学生感知Flash加载界面、Flash导航界面、Flash窗口。
3.让学生了解Flash导航界面各栏目名称、内容及功能。
4.让学生熟练掌握Flash窗口各部件名称并了解各部件的功能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Flash窗口各部件的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Flash窗口各部件的功能。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①教师播放Flash动画剪影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学习特征1,大鱼海棠、功夫熊猫3是学生熟悉、喜爱的Flash动画作品,播放Flash作品剪影使学生回想快乐的动画体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过往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距离,让学生亲近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谈话1:你们看过视频里的哪些作品?
学生回答预设:功夫熊猫3,大鱼海棠。
谈话2:请你们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些动画作品。
学生回答预设:精美、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自己以往的动画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③这些Flash动画作品之所以精美有趣都要归功于一款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Flash。(板书课题:认识Flash)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与Flash剪影的播放相呼应,使学生知道并且感受到Flash是一款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齐读课题,再次明确学习内容。)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①教师出示任务:任务一:请在你的电脑中找到Flash快捷图标,打开Flash,并单击“新建 ActionScript 3.0”,出现课本13页的图2.2 Flash窗口表示任务完成。
学生齐读任务并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Flash软件的启动、Flash文档的新建。)
②小组活动:讨论在任务一的操作中你观察到几种不同的界面?请各组为这几种不同的界面取个名字,并将讨论过程如实记录在小组活动记录单中,教师巡视指导并将活动记录单拍照上传至教师机。
(设计意图:在亲历Flash启动后,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看到了几种界面,并为界面取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工合作、交流、总结及语言能力。联系学生学习特征3,亲历、思考、交流、总结这样格物致知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对Flash有形象的认识。)
③教师展示各小组活动记录单,学生总结:在打开Flash的过程中,共有3种不同的界面,分别叫做加载界面、Flash导航界面、Flash窗口。
(设计意图:汇报总结,让学生对Flash的三种界面形成统一的知识点认知。)
自主探究,个性学习
①Flash导航界面
(1)展示Flash导航界面,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可在Flash导航界面中自由操作,尝试使用导航界面。
可阅读课本12页了解Flash导航界面。
可观看平板电脑上的微视频“导航界面”。
小组讨论,解答疑惑,交流观点。
备注: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Flash导航界面的介绍属于概念知识,知识枯燥乏味,提供视频、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趣味测试,连一连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Flash导航界面,请拿起桌面上趣味测试连一连。
请一位同学在白板上试着连一连。
同学们,你们和他连得一样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连一连,考察学生对Flash导航界面的了解状况。)
同学们连得非常棒,说明你们已经对Flash导航界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个界面:Flash窗口。(板书:Flash窗口)
②认识Flash窗口
(1)请同学们参照课本13页的“图2.2Flash窗口”打开文件接收柜中的“Flash窗口拼图游戏”,完成Flash窗口拼图,指定一位同学在白板上完成拼图游戏。
(设计意图:利用面板及部件拼出Flash窗口,一是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建构Flash窗口的组成,二是面板上有各部件的名称,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就能熟悉、记忆各部件的名称,在拼图游戏中突破学生熟悉、掌握Flash窗口各部件名称的教学重点。)
(2)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Flash窗口由哪些部件组成?
预设回答:标题栏、菜单栏、编辑栏、工作区、舞台、时间轴面板、属性面板、工具箱。
(设计意图:在Flash窗口的组成这一知识点上使学生形成统一认知。)
(3)这些面板在Flash动画制作中起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Flash窗口的基本部件和常用面板。
个性化学习建议:
可在Flash窗口中自由操作,尝试使用Flash窗口。
可阅读课本13-15页了解Flash窗口的基本部件和常用面板。
可观看平板电脑上的微视频“认识Flash”。
小组讨论,解答疑惑,交流观点。
备注: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Flash窗口的认识属于概念知识,知识枯燥乏味,提供视频、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一步突破熟悉、掌握Flash窗口各部件名称这一教学重点,也是突破学生理解Flash窗口各部件功能这一教学难点的第一步。)
(4)小组活动:Flash窗口猜谜语
小组选出一人出谜语,其他同学猜谜语,教师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小组表现,激励学生的热情参与。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让小组活动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根据该部件的外部特征及功能猜出该部件,不仅能熟悉、记忆Flash各部件的名称,还能加深学生对Flash各部件功能的理解,达到了进一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4.在线测评,学习评价
①教师使用“问卷星”提前编辑好测试题,用“红蜘蛛”中的“网上消息”功能向学生发送在线测试链接,学生打开链接完成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提交试卷后对照正确答案进行自我小结评价,教师借助“问卷星”后台数据进行总体学习效果的分析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星的在线测评,回收试卷进行分析,评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总体学习效果的分析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分析,评估本节课是否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助于发现学困生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七、板书设计
认识Flash
认识Flash导航界面
认识Flash窗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学效果来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基本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一是采用了格物致知的理念,在操作中观察Flash启动的全过程,形成初步印象,并据此讨论Flash启动过程中共出现多少个界面,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观察、发现、思考、交流、总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使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使用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用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制作出了灵动、有趣的微视频;使用百度云盘上传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单;使用Authorware制作Flash窗口拼图;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小组活动表现;使用问卷星评测学生学习效果,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介入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设计中的缺点一是导入没有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还需再斟酌考虑;二是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不够好,没有较好的达到分享、交流、总结的目的;三是在学生活动环节中,教师缺乏适时、有效的指导。
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后学学习Flash动画制作有极大的帮助。这节课的课题是认识Flash,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Flash导航界面和Flash窗口,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将教材中文字描述的操作步骤转换成电脑界面上的实际操作,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让学生在文字描述和实际操作形成映射,无法形成映射的原因在于界面的描述没有与实际电脑界面形成映射。例如,五年级下册16页中的“第2步:在Flash窗口的右侧的‘文档’属性面板中,单击‘大小’后面的‘编辑文档属性’按钮”,如果学生不知道“属性面板”在哪里,后面的操作就都无法实现。所以要想实现学生根据教材描述准确完成操作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软件界面的名称,使学生在文字描述和实际操作之间形成完整的映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